1.单选题- (共6题)
2.
甲、乙两物体沿统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6s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0~6s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 0~5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 0~6s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A. 0~6s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0~6s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 0~5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 0~6s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4.
如图,大小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向左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能大小相等 |
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
C.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
D.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 |
5.
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路如图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R消耗的功率为P。若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
,则



A.R消耗的功率变为![]() |
B.电压表V的读数为U |
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3I |
D.通过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 |
6.
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电场在纸面内飞行,最后离开电场,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粒子在电场中


A.作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
B.作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
C.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
D.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
2.多选题- (共4题)
7.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C移开的瞬间()


A.弹簧的形变量不改变 |
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
C.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
D.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迅速变为2mg |
8.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40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4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在t=0时刻沿y轴负方向运动 |
B.该列波的波长一定为1.2m |
C.该波传播的速度一定为0.4m/s |
D.从t=0.6s到t=1.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cm |
9.
如图所示,在一矩形区域内,不加磁场时,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垂直左边界射入,穿过此区域的时间为t。若加上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带电粒子仍以原来的初速度入射,粒子飞出磁场时偏离原方向60°。利用以上数据可求出下列物理量中的( )


A.带电粒子的比荷 |
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
C.带电粒子的初速度 |
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
10.
如图所示,先后以速度v1和v2匀速把一矩形线圈拉出有界匀强磁场区域,v1=2v2,在先后两种情况下( )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之比I1∶I2=2∶1 |
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之比I1∶I2=1∶2 |
C.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Q1∶Q2=4∶1 |
D.通过线圈某截面电荷量之比q1∶q2=1∶1 |
3.解答题- (共2题)
11.
如图甲所示为学校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杆,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为了研究学生沿杆的下滑情况,在杆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现有一学生(可视为质点)从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5 s末滑到杆底时的速度恰好为零.以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

(1)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2)滑杆的长度.

(1)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2)滑杆的长度.
12.
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0.5m。物块A以某一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道上P处静止的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0.1m,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5,A、B的质量均为m=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有阴影的地方代表粗糙段),碰后B最终停止在第100个粗糙段的末端。求:

(1)A刚滑入圆轨道时的速度大小v0;
(2)A滑过Q点时受到的弹力大小F;
(3)碰后B滑至第n个(n<100)光滑段上的速度vn与n的关系式。

(1)A刚滑入圆轨道时的速度大小v0;
(2)A滑过Q点时受到的弹力大小F;
(3)碰后B滑至第n个(n<100)光滑段上的速度vn与n的关系式。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