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888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3

1.单选题(共7题)

1.
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撤去F,又经时间2△t,物体停止运动,则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  )
A.FB.C.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首先感受到纵波,然后才感受到横波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波长减小,传播速度增大
D.只有缝、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波的衍射现象
3.
对于固体和液体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B.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D.窗户上的玻璃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说明玻璃是晶体
4.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破碎后不能再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C.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的运动
5.
在用注射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对气体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测量和计算都正确无误。结果末状态的pV值与初状态的p0V0值明显不等。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气体与外界间有热交换
B.气体温度发生变化
C.有气体泄漏
D.体积改变得太迅速
6.
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B.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D.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叫中子
7.
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灯光夜间照着自行车“尾灯”,就变得十分明亮,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照相机的镜头表面镀有一层膜,使照相效果更好,是利用了光的衍射
C.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工件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干涉
D.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2.多选题(共3题)

8.
小明同学在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时,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量小球的直径d,但是测出多组摆线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做出了T2L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反向延长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a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直径为a
B.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C.仅将单摆的摆角从4°改为2°,得到的图线斜率不变
D.由于没测小球的直径,导致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
9.
关于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压缩过程中,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
C.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使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全部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10.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射在竖直放置的光屏上,取其中MNP三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三种单色光中,P光的频率最大
B.MNP三种单色光中,P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分别让三种单色光通过同一双缝装置,M光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大
D.若N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M光一定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3.解答题(共4题)

11.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有左、右两竖直挡板,挡板间距离足够长,有一质量为3m、长为L的木板靠在右挡板处,另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木板的右端。现使小物块和木板以共同的速度v0向左运动,设木板与左、右挡板的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1)木板与挡板发生第二次碰撞之前的速度多大?
(2)木板与挡板发生第四次碰撞之前,系统共损失了多少机械能?
12.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Px=2m处的一个质点,图乙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求:

(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t=0.45s时,质点P的纵坐标。
13.
如图,上端开口的竖直汽缸由大、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高均为L.两圆筒中各有一个厚度不计的活塞,小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大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S、质量为2m。两活塞用长为L的刚性杆连接,两活塞间充有氧气,大活塞下方充有氮气。小活塞的导热性能良好,汽缸及大活塞绝热。开始时,氮气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均为T0,大活塞处于大圆筒的中间位置,且刚性杆上恰无弹力。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外界的大气压强恒为,氧气和氮气均可看做理想气体,则

(1)开始时氮气的压强是多少?
(2)若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大活塞上升时,氮气的温度是多少?
(3)当氮气的温度上升到3T0时,压强多大?
14.
如图所示,截面为四分之三圆的玻璃柱,圆弧ABC面镀银,圆弧的半径为cm.一细光束垂直OA并从OA的中点D射入玻璃柱,玻璃柱对该光的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求:

(1)光从玻璃柱中射出时的折射角:
(2)光在玻璃柱中传播的时间(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实验题(共2题)

15.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水平气垫导轨(轨道与滑块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上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CD,可记录遮光片的遮光时间;滑块AB静止放在导轨上。

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②测量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mB
③测量滑块AB上遮光片的宽度分别为d1d2
④给滑块A一个向右的瞬时冲量,让滑块A经过光电计时装置C后,再与静止的滑块B发生碰撞,之后BA依次通过光电计时装置D
⑤待BA完全通过光电计时装置D后用手按住:
⑥记录光电计时装置C显示的时间t1和装置D显示的时间t2t3.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判断导轨水平的方法是_____
(2)完成上述实验步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天平B.秒表C.刻度尺D.游标卡尺
(3)按照该同学的操作,若两滑块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用实验中测量的量表示)。
(4)通过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不论采用何种方案,都要测得系统内物体作用前后的速度。用光电计时装置,比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优势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6.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

(1)某同学在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其中光学元件A是_____,B是_____(填光学元件名称)。
(2)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示,x1=_____mm: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8条亮纹,手轮的读数如图丙所示,x2=_____mm。
(3)若已知双缝间距d=2.0×104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m,则待测光的波长为____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