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同时做正功、同时做负功、同时不做功都是有可能的 |
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合力的瞬时功率不可能为零 |
C.物体受合外力为零时,其动能不变,但机械能可能改变 |
D.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功率越大,其动能变化就越快 |
2.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内壁光滑的车厢中两正对竖直面AB、CD间放有半球P和光滑均匀圆球Q,质量分别为m、M,当车向右做加速为a的匀速直线运动时,P、Q车厢三者相对静止,球心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Q受到CD面的弹力FN和P受到AB面的弹力
分别是:

A.
B.

C.

D.



A.

B.


C.


D.


3.
如图所示,一条长L="1m" 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一质量m=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将细绳拉直至与竖直方向成
600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3m/s.取g=10m/s2,则( )



A.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18N |
B.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60W |
C.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1J |
D.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9J |
4.
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若质量为m的火车转弯时速度小于
.则( )



A.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
B.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
C.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 |
D.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 |
5.
M、N两颗质量相同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如图所示,已知M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N卫星的轨道半径,则( )


A.M卫星与地球中心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较大 |
B.M卫星的机械能大于N卫星的机械能 |
C.M卫星的速度变化更快 |
D.M卫星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较长 |
2.多选题- (共1题)
6.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当它自然伸展时另一端位于A点,现用一质量为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将弹簧自由端压缩至B点(不拴接),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将物块由静止释放,物块滑过A点后继续向右滑行10cm停止运动,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若换用一材料相同,但质量只有
的物块同样将弹簧自由端压缩至B点由静止释放,则此时( )




A.物块的最大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
B.物体速度最大的位置不变 |
C.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总距离将达到40cm |
D.物体与水平面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相同 |
3.解答题- (共1题)
7.
(15分)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7°,一带正电的小物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置于斜面上,当沿水平方向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时,带电小物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电场强度变化为原来的
,求:(重力加速度为g)

(1)原来的电场强度;
(2)场强改变后,物块运动的加速度.
(3)电场改变后物块运动经过L的路程过程机械能的变化量。


(1)原来的电场强度;
(2)场强改变后,物块运动的加速度.
(3)电场改变后物块运动经过L的路程过程机械能的变化量。
4.实验题- (共2题)
8.
(17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在离B距离为x的A点,用水平恒力将质量为m的质点从静止开始推到B处后撤去恒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处后又正好落回A点,求:

(1)推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2)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所做的功最少?最小功为多少?
(3)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用力最小?最小力为多少?

(1)推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2)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所做的功最少?最小功为多少?
(3)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用力最小?最小力为多少?
9.
(11分)某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纸带的两个限位孔必须处在同一 线上;
(2)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 ;
(3)将纸带上打出第一个点记为0,并在离0点较远的任意点依次选取几个连续的点,分别记为1,2,3,….量出各点与0点的距离h,算出各点对应的速度,分别记为v1至v6,数据如下表:
表中有一个数据有较大误差,代表符号为 。
(4)修正数据后,该同学计算出各点对应速度的平方值,并作v2–h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得出的直线斜率为k,则可测出重力加速度g= .与真实值相比,测出的g值 .(填“偏小”或“偏大”)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纸带的两个限位孔必须处在同一 线上;
(2)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 ;
(3)将纸带上打出第一个点记为0,并在离0点较远的任意点依次选取几个连续的点,分别记为1,2,3,….量出各点与0点的距离h,算出各点对应的速度,分别记为v1至v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
数值(m/s) | 2.80 | 2.99 | 3.29 | 3.39 | 3.59 | 3.78 |
表中有一个数据有较大误差,代表符号为 。
(4)修正数据后,该同学计算出各点对应速度的平方值,并作v2–h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得出的直线斜率为k,则可测出重力加速度g= .与真实值相比,测出的g值 .(填“偏小”或“偏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