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水的速度大小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减小α角,增大v | B.增大α角,增大v |
C.减小α角,保持v不变 | D.增大α角,保持v不变 |
2.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套在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悬挂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小球沿杆拉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下滑,当弹簧处于竖直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若弹簧始终处于伸长且在弹性限度内,在小球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 |
C.重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
D.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汽车处于超重状态 |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
C.一铁块放在桌面上,铁块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 |
D.一个灯泡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2.多选题- (共2题)
4.
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h分别为


A.μ=tanθ |
B.![]() |
C.h=H/2 |
D.h=H/4 |
5.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的卫星,C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长轴大小为a,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的线速度
B. 卫星B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为任意值
C. a与r长度关系满足a=2r
D. 若已知物体A的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A. 物体A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的线速度
B. 卫星B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为任意值
C. a与r长度关系满足a=2r
D. 若已知物体A的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3.解答题- (共1题)
6.
如图所示,固定的圆弧轨道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均光滑,质量为m的物块B与轻质弹簧拴接静止在水平面上,弹簧右端固定.质量为3m的物块A从圆弧轨道上距离水平面高h处由静止释放,与B碰撞后推着B一起运动但与B不粘连.求:

①A与B碰前的速度V0及A、B碰后一起运动的速度V1;
②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③A与B第一次分离后,物块A沿圆弧面上升的最大高度.

①A与B碰前的速度V0及A、B碰后一起运动的速度V1;
②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③A与B第一次分离后,物块A沿圆弧面上升的最大高度.
4.实验题- (共2题)
7.
某同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
(2)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3个点A、B、C作为测量的点,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重物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以上数据知,从O点到B点,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用所给的符号表示)

(3)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等于”、“小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
(2)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3)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等于”、“小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