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874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3题)

1.
某双星由质量分别为的星体A和B构成,它们都绕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至于因万有引力而吸引到一起,已知引力常量为G,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为,忽略其他星体的影响,由此可以求出星体A运动周期为()
A.B.C.D.
2.
物理学是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科学家们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惯性定律
B.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得出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D.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3.
如图所示,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其接入电路的匝数随着滑动接触点P的上下移动而变化,原线圈接在正弦式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电压稍减小时,可以使P上滑,保持滑动变阻器功率不变
B.输入电压稍增大时,可以使Q上滑,保持滑动变阻器功率不变
C.保持输入电压及P位置不变,Q上滑,原线圈电流增大
D.保持输入电压及Q位置不变,P上滑,原线圈电流增大

2.多选题(共2题)

4.
如图甲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长为L=4.0 m的木板.从t=0 时刻开始,质量为m=1.0kg 的物块以初速度 从左侧滑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施以水平向右的恒力F=7.0N ,已知开始运动后1s内两物体的v-t 图线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的质量M=1.5kg
B.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数为0.1
C.t=1.5s时,木板的加速度为7/3 
D.t=2s时,木板的速度为
5.
质量分别为的1、2两个小球,用长为2L的轻质杆相连,转轴在杆的中点,不计一切摩擦。初始时小球2在最高点,现让系统在竖直平面内绕固定轴O沿顺时针方向自由转动,在球1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过程中球1机械能增大
B.运动过程中球2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
C.球1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
D.细杆对球1做的功为

3.填空题(共1题)

6.
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则由图可知   
A.波速
B.质点P通过的路程是
C.,质点Q点速度沿轴负向
D.从该时刻起经过,波沿轴的负方向传播了
E.从该时刻起经过,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

4.解答题(共1题)

7.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A.B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完全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

①B.C碰撞前的瞬间B的速度;
②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5.实验题(共1题)

8.
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1、2,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1、2的时间分别为,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读数如图所示,钢球直径
(2)要验证钢球经过两个光电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需要验证的等式为 (用、D和表示)。
(3)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此产生的误差 (填“能”或“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