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德国科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光”的激励。那一束光,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是一声赞扬,有时则是一句问候。
要求: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责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做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黏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请提出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耍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步骤一:{#blank#}1{#/blank#}。(不超过10个字)
步骤二:{#blank#}2{#/blank#}。(不超过15个字)
步骤三:{#blank#}3{#/blank#}。(不超过15个字)
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责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做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黏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请提出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耍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步骤一:{#blank#}1{#/blank#}。(不超过10个字)
步骤二:{#blank#}2{#/blank#}。(不超过15个字)
步骤三:{#blank#}3{#/blank#}。(不超过15个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的上阕,***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blank#}1{#/blank#},{#blank#}2{#/blank#},谁主沉浮”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②《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丁•易水诀别时悲壮地高唱道“{#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④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荠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李清照看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而在***笔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blank#}7{#/blank#},{#blank#}8{#/blank#}。”(《采桑子•重阳》)。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的上阕,***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blank#}1{#/blank#},{#blank#}2{#/blank#},谁主沉浮”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②《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丁•易水诀别时悲壮地高唱道“{#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④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荠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李清照看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而在***笔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blank#}7{#/blank#},{#blank#}8{#/blank#}。”(《采桑子•重阳》)。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毛泽东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端,发出了“{#blank#}1{#/blank#},{#blank#}2{#/blank#},谁主沉浮”的疑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②《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blank#}3{#/blank#},{#blank#}4{#/blank#}。
③《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丁•易水诀别时悲壮地高唱道“{#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④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荠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李清照看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而在毛泽东笔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blank#}7{#/blank#},{#blank#}8{#/blank#}。”(《采桑子•重阳》)。
2.填空题- (共2题)
3.解答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