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一文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873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单选题(共9题)

1.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t秒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 )
A.B.mg2t
C.D.零
2.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
A.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C.加速度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D.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均竖直向下
3.
如图所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受到的力是()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动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4.
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为a1,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a2.若不计空气阻力,这两个加速度的关系是(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5.
以抛出点为起点,初速度方向为水平位移的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图中,能正确描述做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离心现象的是( )
A.汽车通过圆形拱桥时,由于速度太快而离开了桥面
B.汽车在转弯时,由于车速太快而滑到了路边
C.洗衣机脱水桶转动时可以将湿衣服上的水甩出去
D.公共汽车急刹车时,乘客都向前倾倒
7.
如图,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100 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轮胎做了负功
B.重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C.拉力对轮胎不做功
D.支持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8.
田径运动员在某次体能训练中,用150s的时间跑上了30m的高楼.则与他登楼时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估测值的是( )
A.10WB.100WC.1KWD.10KW
9.
荡秋千是一种常见的娱乐休闲活动.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当人和秋千从最高点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加
C.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少D.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2.选择题(共2题)

10.

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11.

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3.解答题(共2题)

12.
为确保公路运输安全畅通,治理“大吨小标”、“超载超限”这些运输上的难题.福建省从2007年5月20日16时开始,对行驶在省内高速公路上的载货类汽车实施计重收费.一辆在收费站称得质量m=3000kg的汽车,以恒定速率通过半径为R=10m的拱桥,g取10m/s2.求:
(1)汽车对拱桥的压力为车重一半时的速率;
(2)汽车对拱桥的压力为零时的速率.
13.
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依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穿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仗在助滑路上取得高速后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这项运动极为壮观.如图所示,设一位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由a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b点着陆,测得a、b间距离L=40m,山坡倾角θ=30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1)求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求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
(3)若以过b点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面,求运动员起跳时的机械能.

4.实验题(共2题)

14.
为了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下面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求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观察到两球    ;这个现象说明了
实验二:如图b所示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铁球    E处,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    
15.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6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为1kg,一条理想的纸带的数据如图所示,单位mm,g取10m/s2O是打的第一个点,OA之间有几个计数点没画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m/s.
(2)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J.
(3)造成△EP和△EK不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