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月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872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单选题(共9题)

1.
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的功率P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v1,则当汽车的速率为v2(v2<v1)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A.B.C.D.
2.
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以为零
B.在曲线运动中,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不相同的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3.
一个物体以初速为2m/s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3m/s,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运动时间为(    )
A.0.1sB.0.5sC.s D.s
4.
如图所示的杂技演员在表演“水流星”的节目时,盛水的杯子经过最高点杯口向下时水也不洒出来。对于杯子经过最高点时水受力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水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的作用
B.水受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C.水受到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杯底对水的作用力可能为零
5.
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C.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D.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6.
据报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探月飞行器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km,“嫦娥三号”探月飞行器落月制动前环月飞行的高度约为15km,若它们环月运行时均可视为 圆周运动,则 ( )
A.“嫦娥三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二号”长
B.“嫦娥三号”环月运行的速度比“嫦娥二号”大
C.“嫦娥三号”环月运行时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二号”小
D.“嫦娥三号”环月运行时角速度比“嫦娥二号”小
7.
如图所示,桌面高为 h,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 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机械能为
A.mgh
B.mgH
C.mg(H+h)
D.mg(H-h)
8.
用同等大小的水平拉力F分别作用于原来静止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物体A、B上,使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了位移S,使B沿粗糙水平面运动了同样的位移S,则拉力F对A、B所做的功W1和W2以及物体动能的变化△EKA和△EKB相比较得(   )
A. W1>W2  △EKA<△EKB    B. W1<W2  △EKA>△EKB
C. W1= W2  △EKA= △EKB    D. W1= W2  △EKA>△EKB
9.
物体在做某种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200J,则
A.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加200JB.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200J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200J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200J

2.选择题(共2题)

10.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11.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3.多选题(共2题)

12.
如图所示,一竖直弹簧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高为h的地方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经几次反弹以后小球落在弹簧上静止于某一点A,则(   )
A.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
B.h越大,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越大
C.h越大,小球第一次到达A点时的速度越大
D.小球第一次到达A点时的速度与h无关
13.
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的质量为2mBC质量均为mAB离轴RC离轴2R,则当圆台旋转时(设ABC都没有滑动),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C的向心加速度最小
B.B的静摩擦力最小
C.当圆台转速增加时,AC先滑动
D.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A先滑动

4.解答题(共4题)

14.
如图所示,x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O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8m,并以恒定速率运转.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横坐标为xp=2m的P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点后,恰好冲上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点,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10" m/s2.求:

(1)物块刚滑上圆弧轨道时的速度大小.
(2)传送带运转的速率.
15.
从距水平地面h=0.8m高处以v0="3"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体从抛出至落地的时间t,及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x;
(2)物体落地时速度v的大小及v和水平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
16.
如图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运动的线速度是多少?设此漏斗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
17.
(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已经启动多年,同学们也对月球有了更多的关注.有同学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解答:
若用g表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用R表示月球的半径,用h表示嫦娥一号卫星在环月圆轨道上离月球表面的距离
(1)试写出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圆轨道后,运行的周期的表达式,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2)在月球上要发射一颗环月卫星,则最小的发射速度多大?

5.实验题(共2题)

18.
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在本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_________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选填“条数”或“长度”);
(2)实验中得到图3所示的纸带,通过测量_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选填“AB”或BC”).
(3)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使其水平放置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4)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W-v图,如图(2)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v2图,如图(2)乙,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_______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19.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为cm, g取9.8m/s2,所有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B时,重锤的速度vB=__________m/s
(2)从点O (点O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 到打下计时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J
(3)通过计算,数值上△Ep和△Ek不相等,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