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871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9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
B.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D.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μmgv
2.
一小球从某高处以初速度为被水平抛出,落地时与水平地面夹角为60°,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  )
A.B.
C.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
如图所示,重物M沿竖直杆下滑,并通过绳带动小车沿斜面升高。问:当滑轮右侧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重物下滑的速率为v时,小车的速度为:
A.vsin θB.v/cos θC.v cos θD.v /cos θ
4.
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管轨道内运动,小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的直径,如图所示.已知小球以速度v通过最高点时对圆管的外壁的压力大小恰好为mg,则小球以速度通过圆管的最高点时( )
A.小球对圆管的内、外壁均无压力
B.小球对圆管的外壁压力等于
C.小球对圆管的内壁压力等于
D.小球对圆管的内壁压力等于mg
5.
一个物体静止在质量均匀的球形星球表面的赤道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星球密度为ρ,若由于星球自转使物体对星球表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星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
A.B.C.ρGπD.
6.
“嫦娥”三号探测器经轨道I到达P点后经过调整速度进入圆轨道II,经过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Ⅲ,最后经过动力下降降落到月球表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嫦娥”三号在地球上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B. “嫦娥”三号”由轨道I经过P点进入轨道Ⅱ时要加速
C. “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经过动力下降时处于失重状态
D. “嫦娥”三号”分别经过轨道Ⅱ、Ⅲ的P点时,加速度相等
7.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是G,在下列各组物理数据中,能够估算月球质量的是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地中心距离
B.绕月球表面运行的飞船的周期及月、地中心距离
C.绕月球表面运行的飞船的周期及线速度...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多选题(共4题)

8.
物体以初速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B.瞬时速度大小为
C.运动的时间为D.运动的位移为
9.
假如一个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A. 根据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根据公式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2
C. 根据公式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4
D. 根据上述选项B和C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10.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g/4,小物块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势能增加了
B.机械能损失了
C.动能损失了mgh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
11.
某同学以一定的初速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1kg的物体,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后又返回抛出点。若运动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2.5Ng取10m/s2,则(   )
A.全程重力做的功为零
B.全程物体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0J
C.上升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40J
D.上升过程空气阻力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空气阻力的平均功率

3.解答题(共3题)

1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静止放着质量的木箱,与水平方向成的恒力作用于物体,恒力,当木箱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后,求:

(1)木箱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4.0s内力F所做的功;
(3)4.0s末拉力F的瞬时功率.
13.
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一小木块。转速为60r/ min时,木块离轴8cm恰好与转盘无相对滑动,当转速增加到120r/min时,为使小木块刚好与转盘保持相对静止,那么木块应放在离轴多远的地方?
14.
如图所示,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沿曲面冲上高0.8m顶部水平高台,接着以v=3m/s水平速度离开平台,落至地面时,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R=1.0m,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80kg,特技表演的全过程中,阻力忽略不计.(计算中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从平台飞出到A点,人和车运动的水平距离s
(2)从平台飞出到达A点时速度大小及圆弧对应圆心角θ
(3)若已知人和车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速度,求此时人和车对轨道的压力.

4.实验题(共2题)

15.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纸带后,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来研究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上的三个连续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O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

(1)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该小组的同学画出小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该图线形状,某同学对W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选项字母代号)
AWv2 BWv   CW DWv3
(3)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0,则当钩码下落h2时,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用h1h2W0表示)
16.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及相关计算,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接通电源开关,然后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次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长度单位cm,那么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 J,此过程中重锤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 J(g取9.8 m/s2,结果数据均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通过计算,数值上ΔEp________ΔEk(填“>”“=”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