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2.
真空中有A、B两个点电荷,A的电荷量是B的3倍,则( )
A. 此时A对B的作用力是B对A的作用力的3倍
B. 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2倍
C. 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4倍
D. 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
倍
A. 此时A对B的作用力是B对A的作用力的3倍
B. 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2倍
C. 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4倍
D. 将A、B间的距离加倍,它们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

2.多选题- (共3题)
4.
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到的不正确结果是( )


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 |
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6m |
C.0﹣1s内加速度是2﹣4s内加速度的二倍 |
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
5.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个带正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
,如图所示,那么( )

A. 保持电键S闭合,将A板稍向上移,则
减小
B. 保持电键S闭合,将A板稍向B板靠近,则
增大
C. 电键S断开,将A板稍向B板靠近,则
不变
D. 电键S断开,将A板稍向上移,则
减小


A. 保持电键S闭合,将A板稍向上移,则

B. 保持电键S闭合,将A板稍向B板靠近,则

C. 电键S断开,将A板稍向B板靠近,则

D. 电键S断开,将A板稍向上移,则

6.
下列情况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导体AB顺着磁感线运动 |
B.如图乙所示,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 |
C.如图丙所示,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开关S一直接通时 |
D.如图丙所示,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开关S一直接通,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 |
3.解答题- (共3题)
7.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固定一宽L=0.25m的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
,一质量m=20g的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80T、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金属导轨是光滑的,取
,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求:
(1)金属棒所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2)通过金属棒的电流的大小.



(1)金属棒所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2)通过金属棒的电流的大小.

8.
如图所示,由S点发出的电量为q、质量为m的静止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压为U,极板间距离为d的匀强电场加速后,从正中央垂直射入电压为U的匀强偏转电场,偏转极板长度和极板距离均为L,带电粒子离开偏转电场后即进入一个垂直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若不计重力影响,欲使带电粒子通过某路径返回S点,求:

(1)简要画出粒子经磁场返回S点的路径(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时电场方向反向)。
(2)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3)匀强磁场的宽度D至少为多少?

(1)简要画出粒子经磁场返回S点的路径(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时电场方向反向)。
(2)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3)匀强磁场的宽度D至少为多少?
9.
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ab=5cm,bc=12cm,其中ab沿电场线方向,bc和电场线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q=4×10-8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时静电力做功为W1=1.2×10-7J,求:

(1)匀强电场的场强E;
(2)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W2;
(3)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c。

(1)匀强电场的场强E;
(2)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W2;
(3)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c。
4.实验题- (共2题)
1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点未画出,另选连续的3个计数点A、B、C作为测量的点,如图2所示.经测量知道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50.50cm、86.00cm、130.50cm.

(1)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J(最后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假设物体下落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


(1)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J(最后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假设物体下落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