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物体B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A恰匀速上升,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正向右作匀减速运动 |
B.物体B正向右作加速运动 |
C.地面对B的摩擦力减小 |
D.斜绳与水平成30°时,![]() |
2.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P、Q两点,A点和B点分别在P点和Q点的正上方距离地面高度分别为h1和h2,某时刻从A点以速度v1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从B点以速度v2水平抛出另一球,结果两球同时落在P、Q连线上的O点,则有( )


A.h1-h2=![]() |
B.PO∶OQ=v1h2∶v2h1 |
C.PO∶OQ=v1![]() ![]() |
D.PO∶OQ=v1h1∶v2h2 |
4.
在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桶内,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紧贴着桶的内壁分别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 )
①两球对桶壁的压力相等
②A求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线速度
③A求的角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角速度
④两球的周期相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两球对桶壁的压力相等
②A求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线速度
③A求的角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角速度
④两球的周期相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30日16时0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第13圈实施的.此前,在30日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北京飞控中心对其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使其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升至355公里.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天宫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天宫一号”的速度至少要达到11.2 km/s |
B.两次变轨后,天宫一号在近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大于7.9 km/s |
C.天宫一号两次变轨后在近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仍小于同步卫星在轨运行的速率 |
D.在两次变轨过程中都需要对天宫一号提供动力,从而使其速度增大才能成功变轨 |
8.
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首次太空课在距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举行,如图所示的是宇航员王亚萍在“天宫一号”上所做的“水球”.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 400 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在太空中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B.“水球”相对地球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
C.若王亚萍的质量为m,则她在“天宫一号”中受到地球的引力为mg |
D.“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约为1.5 h |
9.
一滑块从如图所示的弧形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由于轨道不光滑,它仅能滑到B点,而返回后又仅能滑到C点,若A、B两点的高度差为h1,B、C两点的高度差为h2,必有( )


A.h1=h2 |
B.h1<h2 |
C.h1>h2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0.
(题文)如图所示,一根不计质量的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M和m连接,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质量为M,长度为L,小木块质量为m,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小木块静止在木板左端,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将小木块m拉至木板右端,拉力F至少做的功为( )


A.μmgL | B.2μmgL | C.![]() | D.μ(M+m)gL |
12.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绳子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O点,用手拉小球到A点,此时绳偏离竖直方向θ角,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当放开手后,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 B.![]() |
C.![]() | D.![]() |
13.
如图所示,细绳跨过定滑轮悬挂两物体M和m,且M>m,不计摩擦,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过程中( )


A.M、m各自的机械能分别守恒 |
B.M减少的机械能等于m增加的机械能 |
C.M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m增加的重力势能 |
D.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2题)
15.
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最大速度 |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最小速度 |
C.它是发射卫星并能使卫星进入近地轨道最小发射速度 |
D.它是发射卫星并能使卫星进入近地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 |
16.
一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4.解答题- (共4题)
17.
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
d,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求:

(1)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
(2)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
(3)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1)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
(2)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
(3)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18.
如图所示,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R,b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R,则a,b两卫星周期之比多大?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上同一点的正上方,a卫星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

19.
某同学从h=5 m高处,以初速度v0=8 m/s抛出一个质量为m=0.5 kg的橡皮球,测得橡皮球落地前瞬间速度为12 m/s,求该同学抛球时所做的功和橡皮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g取10 m/s2)
5.实验题- (共2题)
21.
小华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纸带上所示.

(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小木块、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2)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_____s.
(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v5=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并填入表中.
(4)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图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_______________.
(5)根据v﹣t图象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小木块、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A.刻度尺 |
B.铁架台 |
C.停表 |
D.天平 |
(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6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v5=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并填入表中.

(5)根据v﹣t图象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2.
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 s闪光一次,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相邻两个时刻小球上升的高度分别为s1=26.3 cm,s2=23.68 cm,s3=21.16 cm,s4=18.66 cm,s5=16.04 cm,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所示(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小球质量m=0.10 kg):

(1)上面测量高度的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段,应记作______ cm;
(2)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2时刻小球的速度v2=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ΔEp=______ J,动能减少量ΔEk=______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p与Δ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所得ΔEp________ΔE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1)上面测量高度的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段,应记作______ cm;
(2)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2时刻小球的速度v2=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ΔEp=______ J,动能减少量ΔEk=______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p与Δ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所得ΔEp________ΔE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