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刻两物体相遇 |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
C.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
D.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
2.
1984年我国第一颗试验同步卫星发射成功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我国的航天事业实现了两次质的飞跃.神舟五号历经21 小时27分37秒,绕地球运行14圈安全着陆,神舟五号与同步卫星相比( )
A.神舟五号比同步卫星运行时的加速度小 |
B.神舟五号比同步卫星运行时的速度大 |
C.神舟五号比同步卫星离地高度大 |
D.神舟五号与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 |
2.选择题- (共2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结束考察后返回上海港,这是我国北极科考历史上,历时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雪龙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开创了我国船舶从高纬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
材料二:第5次科考部分路线
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结束考察后返回上海港,这是我国北极科考历史上,历时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雪龙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开创了我国船舶从高纬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
材料二:第5次科考部分路线
3.多选题- (共2题)
5.
如图所示,在倾角
=30o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两球之间用一根长L=0.2m的轻杆相连,小球B距水平面的高度h=0.1m。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球机械能守恒 |
B.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C.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
D.系统下滑的整个过程中B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 |
6.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恰在波峰,质点Q恰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再过0.2s,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0.9 s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小于0.9 m |
B.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
C.1 s末质点P的位移为零 |
D.该波的传播速度为30 m/s |
E.质点P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0.2sin(2πt+![]() |
4.解答题- (共1题)
7.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直导轨上放置长木板B和滑块C,滑块A置于B的左端,且A、B间接触面粗糙,三者质量分别为
、
、
,开始时A、B一起以速度
向右运动,与静止的C发生碰撞,碰后C向右运动,又与竖直固定挡板碰撞,并以碰前速率弹回,此后B与C不再发生碰撞,已知B足够长,A、B、C最终速度相等,求B与C碰后瞬间B的速度大小。





5.实验题- (共1题)
8.
如图1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 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
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表中数据,在图2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 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
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 F(N) | vB2﹣vA2(m2/s2) | a(m/s2) |
1 | 0.60 | 0.77 | 0.80 |
2 | 1.04 | 1.61 | 1.68 |
3 | 1.42 | 2.34 | |
4 | 2.62 | 4.65 | 4.84 |
5 | 3.00 | 5.49 | 5.72 |
(3)由表中数据,在图2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