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速度(m/s) | 思考距离/m | 制动距离/m | ||
正常 | 酒后 | 正常 | 酒后 | |
15 | 7.5 | 15.0 | 22.5 | 30.0 |
20 | 10.0 | 20.0 | 36.7 | 46.7 |
25 | 12.5 | 25.0 | 54.2 | 66.7 |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 |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
D.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
2.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左侧是圆弧面,右侧是倾角为
的斜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A顶点上的小滑轮,绳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
的小球B、C,假设绳与物体A的表面平行,当两球静止时,小球B与圆弧圆心之间的连线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
不计一切摩擦,则
之间的关系是

A.
B.
C.
D. 





A.




3.
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
C.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
4.
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
7.
(2010·江南十校模拟)如图1所示,某同学为了找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小球在O点对准前方的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O与A在同一高度,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v1、v2、v3,打在挡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C、D,且AB∶BC∶CD=1∶3∶5.则v1、v2、v3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

A. v1∶v2∶v3=3∶2∶1
B. v1∶v2∶v3=5∶3∶1
C. v1∶v2∶v3=6∶3∶2
D. v1∶v2∶v3=9∶4∶1

A. v1∶v2∶v3=3∶2∶1
B. v1∶v2∶v3=5∶3∶1
C. v1∶v2∶v3=6∶3∶2
D. v1∶v2∶v3=9∶4∶1
2.选择题- (共9题)
8.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 {#mathml#}{#/mathml#}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若压缩过程中温度恒定,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9.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 {#mathml#}{#/mathml#}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若压缩过程中温度恒定,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0.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 {#mathml#}{#/mathml#}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若压缩过程中温度恒定,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3.多选题- (共4题)
17.
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 |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18.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P、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P、Q接触面的倾角为θ,现在Q上加一水平推力F,使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Q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为2mg |
B.若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μ=![]() |
C.若P、Q之间光滑,则加速度a=gtanθ |
D.若运动中逐渐减小F,则地面与Q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减小 |
19.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g取10m/s2,那么( )


A.该消防队员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 ∶2 |
B.该消防队员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2 ∶1 |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 ∶7 |
D.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2 ∶7 |
20.
某航模小组在一次训练中,制定了飞机离开地面最初20s内的飞行计划。设在水平方向运动速度为vx,竖直方向运动速度为vy,vx和vy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飞机按此计划飞行的过程中( )


A.前6s内沿直线斜向上升,后14s内沿曲线上升 |
B.前6s内沿直线斜向上升,后14s内沿曲线下降 |
C.20s末达到最大高度 |
D.6s末达到最大速度 |
4.解答题- (共4题)
21.
如图,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设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 m/s2.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1)若力F恒为8 N,经1 s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L
(2)若力F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木板足够长。试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图中作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

(1)若力F恒为8 N,经1 s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求:木板的长度L
(2)若力F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木板足够长。试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图中作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
22.
某天,张叔叔在上班途中沿人行道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的平直公路驶过,此时,张叔叔的速度是1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m。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10s后公交车又启动向前开去。张叔叔的最大速度是6m/s,最大起跑加速度为2.5m/s2,为了安全乘上该公交车,他用力向前跑去,求:
(1)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分析张叔叔能否在该公交车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1)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分析张叔叔能否在该公交车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23.
如图甲所示,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细绳与一滑块相连,调节传感器高度使细绳水平,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滑块的质量m=1.0kg,小车的质量为M=0.65kg。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其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可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先处于静止状态。现打开传感器的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当小车刚好开始运动时,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乙图所示,请结合该图象,求:(重力加速度g=10m/s2)

(1)小车刚开始运动时沙桶及所装沙子的总质量m0和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小车运动稳定后的加速度大小。

(1)小车刚开始运动时沙桶及所装沙子的总质量m0和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小车运动稳定后的加速度大小。
24.
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倾斜直轨道AB和圆轨道BCD组成,AB和BCD相切于B点,CD连线是圆轨道竖直方向的直径(C、D为圆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已知∠BOC=30°.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由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滑块经过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压力为F,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压力F与高度H的关系图象,取g=10 m/s2.求:

(1)滑块的质量和圆轨道的半径;
(2)是否存在某个H值,使得小滑块经过最高点D后能直接落到直轨道AB上与圆心等高的点?若存在,请求出H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滑块的质量和圆轨道的半径;
(2)是否存在某个H值,使得小滑块经过最高点D后能直接落到直轨道AB上与圆心等高的点?若存在,请求出H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实验题- (共2题)
25.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条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如果用s1、s2、s3、s4、s5、s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用T表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为a=________m/s2,与纸带上E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E=________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果用s1、s2、s3、s4、s5、s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用T表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为a=________m/s2,与纸带上E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E=________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6.
某实验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小组成员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用传感器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合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象,如图b所示。

(1)图b中的图象________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的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当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象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小车和传感器接收器的总质量m=________kg,小车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10m/s2)。

(1)图b中的图象________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的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当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象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小车和传感器接收器的总质量m=________kg,小车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10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9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