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东方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数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860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单选题(共9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位于(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其体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  )
A.骆驼B.沙漠C.气温D.体温
3.
小王计划用100元钱买乒乓球,所购买球的个数W(个)与单价n(元)的关系式w=中(  )
A.100是常量,W,n 是变量B.100,W是常量,n 是变量
C.100,n是常量,W是变量D.无法确定
4.
关于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函数图象必经过点(1,2)B.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C.y随x的增大而增大D.不论x取何值,总有y>0
5.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B.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C.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相等 
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6.
在△ABC中,AC=5,中线AD=4,那么边AB的取值范围为(  )
A.1<AB<9B.3<AB<13C.5<AB<13D.9<AB<13
7.
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  )
A.50°B.60°C.100°D.120°
8.
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一个三棱柱的是
A.B.C.D.
9.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8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2cmB.16cmC.16cm或20cmD.20cm

2.选择题(共1题)

10.集合A={x∈R|x2<9},B={x∈R|2x<4},C={x∈R|log {#mathml#}12{#/mathml#} x<2},则A∩B={#blank#}1{#/blank#};A∪C={#blank#}2{#/blank#};∁RB={#blank#}3{#/blank#}.

3.填空题(共5题)

11.
若第二象限内的点P(x,y)满足,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
12.
如图所示,购买一种苹果,所付款金额y(元)与购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OA和射线AB组成,则一次购买3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________元.
13.
等腰△ABC,其中AB=AC=17cm,BC=16cm,则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cm2
14.
用不等号“>、<、≥、≤”填空:a2+1   0.
15.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上,向外做三个正方形,其中两个的面积为S3=110,S2=60,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BC为__________.

4.解答题(共7题)

16.
某钢铁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决定将一部分钢铁生产一线员工调整去从事服务工作,该企业有钢铁生产一线员工1000人,平均每人可创造年产值30万元,根据规划,调整出去的一部分一线员工后,余下的生产一线员工平均每人全年创造年产值可增加30%,调整到服务性工作岗位人员平均每人全年可创造产值24万元,如果要保证员工岗位调整后,现在全年总产值至少增加20%,且钢铁产品的产值不能超过33150万元,怎样安排调整到服务行业的人数?
17.
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经过点A,点A在第四象限,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点H,点A的横坐标为3,且△AOH的面积为3.
(1)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在x轴上能否找到一点P,使△AOP的面积为5?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点.

(1)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像写出使正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的取值范围;
(3)求的面积.
19.
阅读下面解答过程,并填空或填理由.
已知如下图,点E、F分别是AB和CD上的点,DE、AF分别交BC于点G、H,∠A=∠D,∠1=∠2.
试说明:∠B=∠C.
解:∵∠1=∠2(已知)
∠2=∠3(___________)
∴∠3=∠1(等量代换)
∴AF∥DE(___________)
∴∠4=∠D(___________)
又∵∠A=∠D(已知)
∴∠A=∠4(等量代换)
∴AB∥CD(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
20.
如图,已知,l1∥l2, 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 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 △ABC2的面积为S2, △ABC3的面积为S3, 小颖认为S1=S2=S3, 请帮小颖说明理由.
21.
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 
求证:△ABD≌△ACD.
22.
若如图,已知AD∥BC,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BAD的平分线AP,交BC于点P.
(2)在(1)的基础上,若∠APB=55°,求∠B的度数.
(3)在(1)的基础上,E是AP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交AD于点F,连接PF.求证:四边形ABPF是菱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