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乙同学手的上边缘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接触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时手的上边缘处的刻度为b。因此可以根据刻度b与刻度a之间距离的大小,判断出乙同学反应时间的长短。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直尺下端刻度a所在位置必须是刻度为零的位置 |
B.如果丙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测得刻度b与刻度a之间距离是乙同学的2倍,则说明丙的反应时间是乙的2倍 |
C.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比是1:4:9:....:n2 |
D.“天宫二号”上的两名宇航员不能用这种方法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完成测反应时间的实验 |
2.
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北京青龙峡蹦极跳塔高度为68米,身系弹性蹦极绳的蹦极运动员从高台跳下,下落高度大约为50米.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加速度先不变后增大 |
B.蹦极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 |
C.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
D.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一直增大 |
2.多选题- (共2题)
3.
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有一辆质量为Μ的汽车,车厢中有一质量为m的人正用恒力F向前推车厢,在车以加速度a向前加速行驶距离L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推力F做的功为FL |
B.人对车做的功为maL |
C.车对人的摩擦力做的功为(F+ma)L |
D.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ma |
4.
2016年2月6日,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km。如果该地震中的简谐横波在地球中匀速传播的速度大小为4km/s,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刚好传到N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经过3.75s
B. 从波传到N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s位于x=240m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小
C. 波的周期为0.015s
D. 波动图象上M点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经过一段极短的时间后动能减小
E. 从波传到N处开始,经过0.0125s,M点的波动状态传播到N点

A. 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经过3.75s
B. 从波传到N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s位于x=240m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小
C. 波的周期为0.015s
D. 波动图象上M点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经过一段极短的时间后动能减小
E. 从波传到N处开始,经过0.0125s,M点的波动状态传播到N点
3.解答题- (共3题)
5.
如图所示是某次四驱车比赛的轨道某一段.张华控制的四驱车(可视为质点),质量 m=1.0kg,额定功率为P=7W.张华的四驱车到达水平平台上A点时速度很小(可视为0),此时启动四驱车的发动机并直接使发动机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一段时间后关闭发动机.当四驱车由平台边缘B点飞出后,恰能沿竖直光滑圆弧轨道CDE上C点的切线方向飞入圆形轨道,且此时的速度大小为5m/s,∠COD=53°,并从轨道边缘E点竖直向上飞出,离开E以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85m.已知AB间的距离L=6m,四驱车在AB段运动时的阻力恒为1N.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sin53°=0.8,cos53°=0.6,求:

(1)四驱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发动机在水平平台上工作的时间;
(3)四驱车对圆弧轨道的最大压力.

(1)四驱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发动机在水平平台上工作的时间;
(3)四驱车对圆弧轨道的最大压力.
6.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直径AC(含A、C)下方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沿圆内轨道运动,第一次恰能通过最高点D,(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第n次通过轨道最高点D,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第n次通过轨道最高点D,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
7.
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气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气体最初的体积为V0,气体最初的压强为
;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
②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①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
②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4.实验题- (共2题)
8.
如题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加速度的平均值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分度值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1和Δt2,表示为a=_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μ=________.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加速度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分度值为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1和Δt2,表示为a=_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