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 |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C.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
D.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
3.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2kg的物体,现用F=8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力F与水平面成
角,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0.5,则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4N |
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 |
C.物体加速度为![]() |
D.物体将向右匀速运动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指出: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
C.千克、秒、米和牛顿都是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
D.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开始运动,便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
5.
在水平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2kg和3kg的小铁块m和M,它们之间用一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相连,铁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铁块M受到一大小为20N的恒定水平外力F,两个铁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这时两铁块之间弹簧的长度应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A. 12cm B. 13cm C. 15cm D. 18cm

A. 12cm B. 13cm C. 15cm D. 18cm
6.
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
g. 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
mgh
C. 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mgh
D. 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
mgh


A. 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

C. 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D. 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2题)
8.
如图所示,手推车的篮子里装有一篮球,女孩把手推车沿斜面向上匀速推动,篮子的底面平行于斜面,靠近女孩的一侧面垂直于底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篮子底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篮球的重力 |
B.篮子底面受到的压力小于篮球的重力 |
C.篮子右侧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篮球的重力 |
D.篮子右侧面受到的压力小于篮球的重力 |
9.
“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
运动员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运动员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运动员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受力平衡位置
运动员在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A.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是做匀减速运动 |
B.在b点,运动员的速度最大,其加速度为零 |
C.在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
D.在c点,运动员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为零 |
4.解答题- (共2题)
10.
在铁轨上有甲、乙两列列车,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分别以速度v1=15m/s ,v2=40m/s做同向匀速运动,当甲、乙间距为1500m时,乙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2m/s2,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tan 37°=0.75,g取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 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 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5.实验题- (共2题)
1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b)中的________是力
和
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
和
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1)图(b)中的________是力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13.
实验小组利用图1来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_____电源.
A.交流4﹣﹣﹣6V B.交流220V
②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

③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小吊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小吊盘的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
④在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2所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Ⅰ和直线Ⅱ,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①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_____电源.
A.交流4﹣﹣﹣6V B.交流220V
②在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3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

③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小吊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小吊盘的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
④在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2所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Ⅰ和直线Ⅱ,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