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6.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4)小题.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航天员成功“入宫”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随后,两名航天员也成功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圊形轨道上进行的,这比以往交会对接轨道抬高了 50公里,比一个马拉松全程距离还要远.
轨道为什么要抬高呢?这是因为运行在低轨道的航天器,距离地球不够远,仍会有稀薄的大气,受到大气阻力影响,会导致航天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为了维持相对穗定的轨道高度,就需要消耗航天器自身推进剂.
2.单选题- (共4题)
9.
倾角为30o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上放着一只质量为m的A盆,A盆用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和B盘相连,B盘内放着质量和A盆质量相等的物体,如图所示,如果把这个物体改放在A盆中,则A的加速度跟原来的加速度等值反向,由此可知B盘的质量为( )


A.![]() | B.![]() | C.![]() | D.![]() |
10.
如图所示,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自弹簧上端某高度h(h>0)处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及弹簧压缩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关于此后小球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先相反后相同 |
B.小球在压缩弹簧向下运动过程中,球处于失重状态;在弹簧向上弹起小球的过程中,球处于超重状态 |
C.小球向下运动,从接触弹簧到压缩到最低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弹性势能一直增加 |
D.小球仍能返回到最初的位置,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直不变 |
11.
四名同学关于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的问题发生了争论,请对下面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
A.张糊涂认为,当人造地球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 向心力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因为![]() |
B.张模糊认为,当人造地球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 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 ![]() |
C.张清楚认为,当人造地球卫星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 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 ![]() |
D.张明白同学认为,仅仅知道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的变化量,无法确定向心力的变化 |
12.
将一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前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1和s2,速度的变化量大小Δv1和Δv2,动能的变化量大小ΔEK1和ΔEK2,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大小ΔEP1和ΔEP2,机械能的变化量的大小ΔE1和ΔE2,它们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s1 = s2 Δv1=Δv2 |
B.ΔEK1>ΔEK2 ΔEP1>ΔEP2 |
C.ΔE1 = ΔE2 s1 = s2 |
D.ΔE1<ΔE2 ΔEK1<ΔEK2 |
3.多选题- (共3题)
13.
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左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水平力F向右拉动B,使其向右运动,在运动L的过程中,绳水平且拉力不为零,大小用T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间摩擦生热量为Q=TL |
B.若B加速向右运动,绳上拉力T会变大 |
C.若B匀速向右运动,绳上拉力T与水平力F大小相等 |
D.运动过程中,若减小F,使B减速向右运动,B所受摩擦力不变 |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轻绳吊在天花板上,在大小为F的水平向右的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于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T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5.
如图所示,在粗糙斜面顶端系一弹簧,弹簧下端挂一物体,物体在A点时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平行于斜面的向下的拉力作用于物体,第一次直接将物体缓慢拉到B点,第二次将物体先缓慢拉到C点然后再使其缓慢回到B点,则在两次拉物体的过程中()


A.重力对物体做功相等 |
B.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相等 |
C.弹簧的弹力对物体做功不相等 |
D.物体与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量相同 |
4.解答题- (共2题)
16.
(13分)如图所示,在倾角
=370的固定斜面底端,放着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现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20N,作用时间
时撤去拉力F,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斜面足够长,取
,sin370=0.6,cos370=0.8。试求:

(1)撤去F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此过程中F做的功是多少?
(2)物体再返回到斜面低端时的速度是多少?




(1)撤去F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此过程中F做的功是多少?
(2)物体再返回到斜面低端时的速度是多少?
17.
(14分)如图装置,AB段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动摩擦因数μ1为0.25,BC、CE段光滑,CD为一光滑的圆形轨道,半径R="0." 32m,物体在C点能顺利进出圆形轨道而不损失机械能。EF为一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动摩擦因数μ2为0.2。现从AB面上距地面H处轻轻放上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物块经过CD轨道后滑向传送带。取
,sin370=0.6,cos370=0.8。

1、现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求①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②第一次经过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2、若传送带的速度为v=5m/s。物体仍从H=2.7m处释放,试计算说明物体能否两次通过最高点D?若能通过,请计算第二次通过最高点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可在释放物块前预先调节。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从释放到第二次进入圆轨道过程的过程中,试分析物块和各接触面摩擦至少要产生多少热量才能保证物体能够两次到达D点?
4、现将传送带速度调节至一足够大速度值,将物体从AB某处释放后,第10次进入圆轨道时仍不脱离圆轨道,试分析释放物块的高度有何要求?


1、现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求①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②第一次经过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2、若传送带的速度为v=5m/s。物体仍从H=2.7m处释放,试计算说明物体能否两次通过最高点D?若能通过,请计算第二次通过最高点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
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可在释放物块前预先调节。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从释放到第二次进入圆轨道过程的过程中,试分析物块和各接触面摩擦至少要产生多少热量才能保证物体能够两次到达D点?
4、现将传送带速度调节至一足够大速度值,将物体从AB某处释放后,第10次进入圆轨道时仍不脱离圆轨道,试分析释放物块的高度有何要求?
5.实验题- (共2题)
18.
(1)下面基本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是()
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③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发现总有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原因是 。
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③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发现总有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原因是 。
19.
一物理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测量滑块与长为L=1m的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探究滑块在沿轨道向上运动时所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1)测量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轨道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1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宽度为d=1cm的遮光条的滑块自轨道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使滑块以一定初速度下滑,调节轨道右端距桌面的高度,最终使Δt1=Δt2 ,并用米尺测量出轨道右端距桌面的高度h="25cm" ;则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
(2)探究滑块在沿轨道向上运动时所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撤掉光电门2,保持实验(1)中h不变,在轨道右端安装一光滑的定滑轮,用细绳连接滑块与力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其所受拉力可直接由电脑显示),细线横跨过定滑轮,传感器连接一重物,如图所示,操作:遮光条与光电门1距离x可从刻度尺上读出,通过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来获得多组数据;每次均由轨道底(低)(此处最好改为同一位置)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出每次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所用的时间Δt,并做好记录,如下表所示

①请你根据以上题干中及图表内的信息,求解第四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
= 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要验证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
A.力学传感器的质量
B . 滑块与遮光条的质量
C.重物的质量
D. 滑块每次从静止开始滑到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③一位同学每次实验得到力传感器的数值都为19.8N,并根据以上图表中数据做出了v2----x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请你求出滑块的质量M=________;(重力加速度g=9.8m/s2)

(1)测量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轨道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1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宽度为d=1cm的遮光条的滑块自轨道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使滑块以一定初速度下滑,调节轨道右端距桌面的高度,最终使Δt1=Δt2 ,并用米尺测量出轨道右端距桌面的高度h="25cm" ;则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
(2)探究滑块在沿轨道向上运动时所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撤掉光电门2,保持实验(1)中h不变,在轨道右端安装一光滑的定滑轮,用细绳连接滑块与力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其所受拉力可直接由电脑显示),细线横跨过定滑轮,传感器连接一重物,如图所示,操作:遮光条与光电门1距离x可从刻度尺上读出,通过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来获得多组数据;每次均由轨道底(低)(此处最好改为同一位置)端无初速度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出每次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所用的时间Δt,并做好记录,如下表所示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x(cm) | 10.0 | 22.6 | 50.0 | 62.4 |
Δt(s) | 0.0101 | 0.0067 | 0.0045 | 0.0040 |
V(m/s) | 0.99 | 1.50 | 2.24 | |
①请你根据以上题干中及图表内的信息,求解第四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

②要验证受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
A.力学传感器的质量
B . 滑块与遮光条的质量
C.重物的质量
D. 滑块每次从静止开始滑到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③一位同学每次实验得到力传感器的数值都为19.8N,并根据以上图表中数据做出了v2----x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请你求出滑块的质量M=________;(重力加速度g=9.8m/s2)
6.作图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作图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