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一个m=3kg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3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 )


A.在0~3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
B.3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 |
C.2s末F最大,F的最大值为12N |
D.前2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力F大小保持不变 |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
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主要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
D.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
2.选择题- (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多选题- (共4题)
6.
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B对A的摩擦力向左 | |
B.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 | C.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 |
7.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以速度v0做匀速运动,某一时刻开始受到恒力F的作用,质点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其最小值为
。质点从开始受到恒力作用到速度减至最小的过程中( )

A.经历的时间为 ![]() | B.经历的时间为![]() |
C.发生的位移为 ![]() | D.发生的位移为![]() |
8.
如图,在某次自由式滑雪比赛中,一运动员从弧形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飞出后,又落回到斜面雪坡上,若斜面雪坡的倾角为θ,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不论v0多大,该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都是相同的 |
B.如果v0不同,则该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也就不同 |
C.运动员在空中经历的时间![]() |
D.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大小是![]() |
9.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____________。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4.填空题- (共1题)
10.
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E.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A.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B.某物体的摄氏温度为10 ℃,即其热力学温度为10 K |
C.0 ℃可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 K |
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两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 |
5.解答题- (共5题)
11.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AB逆时针匀速转动,一个质量为M="1.0" kg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由传送带左端滑上,通过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零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 m/s2。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2)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3)整个过程中系统生成的热量。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3)整个过程中系统生成的热量。
12.
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 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 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 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 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 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13.
(9分)如图所示,长度为L长木板A右边固定着一个挡板,包括挡板在内的总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B质量为m,从A的左端开始以初速度v0在A上滑动,滑到右端与挡板发生碰撞,已知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后木块B恰好滑到A的左端就停止滑动.则:

①判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和B是否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运动方向是向左的;
②求B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①判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和B是否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运动方向是向左的;
②求B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4.
将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图7甲中O点为单摆的固定悬点,现将小摆球(可视为质点)拉至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则摆球将在竖直平面内的A、B、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点为运动中的最低位置,∠AOB=∠COB=θ,θ小于10°且是未知量。图乙表示由计算机得到的细线对摆球的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且图中t=0时刻为摆球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试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中)所给的信息。求:

(1)摆球的振动周期和摆长。(g取10 m/s2)
(2)若在θ<10°前提下,使θ增大试分析乙图图像如何变化?

(1)摆球的振动周期和摆长。(g取10 m/s2)
(2)若在θ<10°前提下,使θ增大试分析乙图图像如何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