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在直升机A和伤员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段时间内A、B之间距离以l=H-t2(式中H为直升机A离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关于伤员B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轨迹正确的是( )

A.
B.
C.
D. 

A.




2.
如图所示,M点位于斜面底端M点的正上方,并与斜面顶端A点等高且高度为h,在A、B两点分别以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小球a、b(可视为质点).若a球落到M点的同时,b球恰好落到斜面的中点N,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A.va=vb |
B.va=![]() |
C.a、b两球同时抛出 |
D.a球比b球提前抛出的时间为(![]() ![]() |
3.
如图所示是截锥式无极变速模型示意图,两个锥轮之间有一个滚动轮,主动轮、滚动轮、从动轮之间靠着彼此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不打滑).当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滚动轮从左向右移动时,从动轮转速减小.当滚动轮位于主动轮直径D1、从动轮直径D2的位置时,主动轮转速n1、从动轮转速n2的关系是( )


A.![]() ![]() | B.![]() ![]() |
C.![]() ![]() | D.![]() ![]() |
4.
在光滑的圆锥漏斗的内壁,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分别紧贴着漏斗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小球A的位置在小球B的上方,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球的加速度大于B球的加速度 |
B.A球的角速度大于B球的角速度 |
C.A球的转动周期大于B球的转动周期 |
D.A球对漏斗壁的压力大于B球对漏斗壁的压力 |
5.
“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 (弧度),如图所示.已知月球半径为R,由此可推导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月为()


A.![]() | B.![]() | C.![]() | D.![]() |
2.多选题- (共3题)
6.
某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滑沙撬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如图所示.设滑沙撬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均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 |
B.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
C.甲在B点的动能一定等于乙在B′点的动能 |
D.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等于乙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 |
7.
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轨道高h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竖直圆轨道的内侧运动.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不计一切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h=2R时,小球恰好能到达最高点M |
B.当h=2R时,小球在圆心等高处P时对轨道压力为2mg |
C.当h≤R时,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 |
D.当h=R时,小球在最低点N时对轨道压力为2mg |
8.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
B.撤去F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C.撤去F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4μmgx0 |
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x0 |
3.解答题- (共3题)
9.
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该行星,在该行星“北极”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经过时间t落到地面。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该行星的平均密度ρ;
(2)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3)如果该行星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的高度H为多少。
(1)该行星的平均密度ρ;
(2)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3)如果该行星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的高度H为多少。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60kg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滑道滑下,然后由B点水平飞出,落在斜坡上的C点.已知BC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AB间的高度差H=25m,BC两点距离S=75m,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员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从A滑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员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从A滑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11.
如图所示,AB为半径R=0.8m的
光滑圆弧轨道,下端B恰与平板小车右端平滑对接.小车质量 M=3kg,车长 L=2.06m.现有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无初速释放,滑到B端后冲上小车.已知地面光滑,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3,当小车运动了1.5s时,小车被地面装置锁定.试求:(g=10m/s2)

(1)滑块到达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FN;
(2)小车被锁定时,小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
(3)从小车开始运动到被锁定的过程中,滑块与平板小车之间产生的热.


(1)滑块到达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FN;
(2)小车被锁定时,小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
(3)从小车开始运动到被锁定的过程中,滑块与平板小车之间产生的热.
4.实验题- (共1题)
12.
图甲中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倾角为θ的斜面体固定在实验台上,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体的底端O点,将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d依次为5cm、10cm、15cm、20cm、25cm、3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钢球的直径D= cm
(2)该实验 (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测量小球质量;小球通过光电门经历的时间为△t,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填字母),不考虑误差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该结果 (选填“<”,“>”或“=”)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3)为了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依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从表格中数据分析能够得到关于“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结论是: .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钢球的直径D= cm
(2)该实验 (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测量小球质量;小球通过光电门经历的时间为△t,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填字母),不考虑误差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该结果 (选填“<”,“>”或“=”)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3)为了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依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d/×10﹣2m | 5.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30.00 |
v/(m•s﹣1) | 0.69 | 0.98 | 1.20 | 1.39 | 1.55 | 1.70 |
v2/(m•s﹣1)2 | 0.48 | 0.97 | 1.43 | 1.92 | 2.41 | 2.86 |
![]() ![]() | 0.83 | 0.99 | 1.10 | 1.18 | 1.24 | 1.30 |
从表格中数据分析能够得到关于“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结论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