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如图所示为游乐场中过山车的一段轨道,P点是该段轨道的最高点,A、B、C三处是过山车的车头、重点和车尾。A、B、C三处是过山车的车头、中点和车尾.假设这段轨道是圆轨道,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受牵引力,所受阻力可忽略.那么,过山车在通过P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B.车的中点B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C.车尾C通过P点时的速度比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小
D.A、B、C通过P点时的速度一样大

A.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B.车的中点B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C.车尾C通过P点时的速度比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小
D.A、B、C通过P点时的速度一样大
2.
“轨道康复号”是“垃圾卫星”的救星,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量,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一颗“轨道康复号”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
,则

A.“轨道康复号”相对于地球赤道上的城市向西运动 |
B.“轨道康复号”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4倍 |
C.“轨道康复号”的周期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 |
D.“轨道康复号”每经过![]() |
2.多选题- (共4题)
3.
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
的粗糙斜面的底端,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现将物块拉到A点后由静止释放,动摩擦因数
,整个运动过程的最低点再B点(图中B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可能在O点右上方 |
B.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
C.从A到B的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减小量 |
D.A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 |
4.
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
从木板左端向右端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现将木板分成A和B两段,如图乙所示,并紧挨着放在水平面上,让滑块仍以初速度
从木板左端向右端滑动.滑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在以后的整个过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 |
B.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甲图比乙图多 |
C.若B的质量越大,则滑块与木板从开始到共速经历的时间会越长 |
D.若B的质量越小,则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越小 |
5.
固定的粗糙斜面倾角为θ,其上有一个小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1作用沿斜面向上匀速上滑位移S1.现把力改为斜向上与斜面夹角成
(且
)的恒力F2,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位移为S2,且F1、F2做的功相同,则可能有




A.![]() ![]() | B.![]() ![]() |
C.![]() ![]() | D.![]() ![]() |
6.
如图所示,有四个等量异种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A、B、C、D为正方形四个边的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A.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不同 |
B.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同 |
C.将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直不变 |
D.位于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不为零 |
3.解答题- (共2题)
7.
(20分)如图所示,AB和CDO都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OA处于水平位置.AB是半径为R=2m的
圆周轨道,CDO是半径为r=1m的半圆轨道,最高点O处固定一个竖直弹性挡板.D为CDO轨道的中点.已知BC段是水平粗糙轨道,与圆弧形轨道平滑连接.已知BC段水平轨道长L=2m,与小球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现让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P从A点的正上方距水平线OA高H自由下落.(g=10m/s2)

(1)当H=8.55m时,问此球第一次到达O点对轨道的压力;
(2)当H=8.55m时,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球是否会脱离CDO轨道.如果会脱离轨道,求脱离位置距C点的竖直高度.如果不会脱离轨道,求静止前球在水平轨道经过的路程;
(3)H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球会脱离CDO轨道?


(1)当H=8.55m时,问此球第一次到达O点对轨道的压力;
(2)当H=8.55m时,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球是否会脱离CDO轨道.如果会脱离轨道,求脱离位置距C点的竖直高度.如果不会脱离轨道,求静止前球在水平轨道经过的路程;
(3)H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球会脱离CDO轨道?
8.
(10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
,
,
,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与滑块不栓接). 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
向右运动,C静止. 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 求:

(i)B、C碰撞前的瞬间B的速度;
(ii)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i)B、C碰撞前的瞬间B的速度;
(ii)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4.实验题- (共2题)
9.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为小桶(内有沙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g.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目的是 .
A.为了使释放木板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
B.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
D.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测量两遮光条的距离L;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及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
.则遮光条B、A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
,合外力对木板做功
,(用字母
表示).
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
④比较
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4)若再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它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测得多组
的数据,并得到F与
的关系图像如图丙.已知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直线的斜率为
,求解
(用字母
表示).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目的是 .
A.为了使释放木板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
B.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
D.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测量两遮光条的距离L;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及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
④比较

(4)若再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它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
(1)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时需要称出重物的质量
B.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做的功就少,误差就小
C.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间距超过2mm,则无论怎样处理数据,实验误差都会很大
D.实验处理数据时,可直接利用打下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
(2)若正确的操作完成实验,正确的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m/s2,那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纸带的 端与重物相连
②打下计数点B时,重物的速度
m/s
③在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测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这是因为 .
A.实验时需要称出重物的质量
B.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做的功就少,误差就小
C.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间距超过2mm,则无论怎样处理数据,实验误差都会很大
D.实验处理数据时,可直接利用打下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
(2)若正确的操作完成实验,正确的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m/s2,那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纸带的 端与重物相连
②打下计数点B时,重物的速度

③在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测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