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拴在一个被拉伸的弹簧的左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不动时弹簧的弹力为5N,此时A静止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由0逐渐增加到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体受到的弹簧的弹力变大
②物体相对小车仍是静止的
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④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但不会超过5N


①物体受到的弹簧的弹力变大
②物体相对小车仍是静止的
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④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但不会超过5N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2.
水平面上两物体A.B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现物体A以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绳子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
时(如图所示),物体B的运动速度
为(绳始终有拉力)()

A.




A.

A.![]() | B.![]() | C.![]() |
3.
为了研究太阳演化的进程,需知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日地中心的距离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 )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置于固定斜面体的两个斜面上的相同高度处,且都处于静止状态,两斜面的倾角分别为
,若不计摩擦,剪断细绳后,下列关于两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着地时所受重力的功率一定相同


A. 两物体着地时所受重力的功率一定相同
A.两物体着地时的速度一定相同 |
B.两物体着地时的动能一定相同 |
C.两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一定相同 |
5.
如图所示,AB和BC是两段相切与B点顺连在一起的完全相同的粗糙的圆弧形路面,且A、B、C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从A端沿路面滑到C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1;而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v0从C端沿路面滑到A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2,则:( )

A.
B.
C.
D. 无法比较v1、v2的大小

A.



6.
如图所示,处于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与水平方向成15°角,AB直线与匀强电场E垂直,在A点以大小为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经时间t,小球下落一段距离过C点(图中未画出)时速度大小仍为
,在小球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零 | B.小球的电势能减小 |
C.C可能位于AB直线的左侧 | D.小球的电势能增量大于![]() |
7.
如图所示,一束电子以大小不同的速率沿图示方向垂直飞入横截面是一正方形的匀强磁场区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越长 |
B.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电子,其轨迹线一定重合 |
C.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大 |
D.电子的速率不同,它们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不相同 |
2.多选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细管竖直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球A以某一速度从下端管口进入,并以速度
通过最高点C时与管壁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mg,另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B以某一速度从下端管口进入,并以速度
通过最高点C时与管壁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3mg,且
,
。当A.B两球落地时,落地点与下端管口之间的水平距离
之比可能为

A.






A.

A.![]() | B.![]() | C.![]() |
9.
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

(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光滑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四根弹簧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不计空气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 )

(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光滑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四根弹簧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不计空气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 )
A.△l1>△l2 | B.△l3<△l4 | C.△l1>△l4 | D.△l2>△l3 |
3.解答题- (共1题)
11.
一个物体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运动,在第1、3、5.。。。。。。。奇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向北的水平推力,使物体获得大小为
的加速度,在第2、4、6……….偶数秒内,撤去水平推力,问,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60.25m?

4.实验题- (共1题)
1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该同学手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克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 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g取10 m/s2)


(1)该同学手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克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 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g取10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