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 |
B.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 |
C.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 |
D.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 |
2.
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位于半径为
半圆柱体左端点A的正上方某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其运动轨迹恰好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点。过B点半圆柱体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0,则物体水平初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 = 10m/s2)( )



A.![]() | B.3![]() | C.![]() | D.![]() |
3.
摆式列车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如图所示.当列车转弯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就像玩具“不倒翁”一样.假设有一超高速列车在水平面内行驶,以100m/s的速度拐弯,拐弯半径为500m,则质量为50kg的乘客,在拐弯过程中所受到的火车给他的作用力为(g取10m/s2)( )
A.![]() | B.![]() | C.1000 N | D.0 N |
4.
科学家预测银河系中所有行星的数量大概在2万亿-3万亿之 间.日前在银河系发现一颗类地行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两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三倍.卫星a、b分别绕地球、类地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距中心天体表面的高度均等于地球的半径.则卫星a、b的( )
A.线速度之比为![]() | B.线速度之比为![]() |
C.加速度之比为![]() ![]() | D.加速度之比为4:3 |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沿高度为h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另一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自相同高度由静止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运动到地面的时间tA<tB |
B.落地前的瞬间A球重力的瞬时功率大于B球重力的瞬时功率 |
C.从释放至落地这一过程,两球重力的平均功率相等 |
D.从释放至落地瞬间,重力对两球做的功相等 |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铁块A以水平速度v0冲上质量为M、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面C上的木板B,正好不从木板上掉下.已知A、B间摩擦因数为μ,此时长木板对地位移为s.求在这一过程中,下面正确的是( )

A. 木板增加的动能
B. 小铁块减少的动能
C. 系统产生的热量
D. 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A. 木板增加的动能


C. 系统产生的热量


8.
如图所示,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与之相连的轻质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现用恒定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弹簧右端,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拉力F做了20 J的功.上述过程中( )


A.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20 J |
B.滑块的动能增加了20 J |
C.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20 J |
2.多选题- (共3题)
9.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分别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 |
B.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分别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
C.当圆筒的角速度ω增大以后,物体会相对于圆筒发生滑动 |
D.当圆筒的角速度ω增大以后,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 |
10.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
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
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
11.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重新回归赛场,以打破亚运记录的方式夺得110米跨栏的冠军.他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所示,假设刘翔的质量为m,在起跑时前进的距离s内,重心升高量为h,获得的速度为v,克服阻力做功为W阻,则在此过程中( )


A.地面的支持力对刘翔做功为mgh |
B.刘翔自身做功为![]() |
C.刘翔的机械能增加量为![]() |
D.刘翔的动能增加量为mgh+W阻 |
3.解答题- (共4题)
12.
如图所示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为L=4m,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恒为v=2m/s,在上端A点无初速放置一个质量为m=1kg、大小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块,它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金属块滑离传送带后,经过弯道,沿半径R=0.4m的光滑轨道做圆周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E,已知B、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0.5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金属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VD;
(2)金属块经过D点时受到的支持力FN
(3)金属块在BCD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1)金属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VD;
(2)金属块经过D点时受到的支持力FN
(3)金属块在BCD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13.
太阳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和密度ρ。已知太阳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日地中心的距离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试写出目前太阳的质量M和密度ρ的表达式。
14.
如图所示,倾角为300、高h的粗糙斜面,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能匀速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到顶端;若把此物块放在斜面顶端,用2F的恒力沿斜面向下拉动,使其由静止向下滑动,求滑至底端时的动能EK.


15.
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P和Q,中间用轻质杆固定连接,杆长为L,在离P球
处有一个光滑固定轴O,如图所示。现在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在Q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时,求:

(1)小球P的速度大小;
(2)在此过程中小球P机械能的变化量。


(1)小球P的速度大小;
(2)在此过程中小球P机械能的变化量。
4.实验题- (共2题)
16.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M,沙桶和沙的质量为m,小车的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1)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O点为静止开始释放沙桶纸带上打的第一个点,速度为0.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此纸带可得出小车通过计数点E时的速度vE=____________.
(3)若用O、E两点来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将木板的右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C.用直尺测量细线的长度作为沙桶下落的高度 |
D.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对于M、m组成的系统,m的重力做正功 |
(3)若用O、E两点来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