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如图所示,在多数情况下,跳伞运动员跳伞后最初一段时间内降落伞不张开.经过一段时间后,降落伞张开,运动员做减速运动.假若降落伞受到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f=kv,降落伞张开前所受的阻力忽略不计.已知跳伞运动员和跳伞总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降落伞张开以后,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在增大 |
B.降落伞刚张开时,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
C.若运动员质量m增加一倍,则最后匀速运动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也增加一倍 |
D.运动员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始终减小 |
3.
跳水运动是一项难度很大又极具观赏性的运动,我国运动员多次在国际跳水赛上摘金夺银,被誉为跳水“梦之队”,如图是一位跳水队员从高台做“反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头部的运动轨迹,最后运动员沿竖直方向以速度v入水,整个过程中,有几个位置头部的速度方向与入水时v的方向垂直(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4.
如图所示,P是水平地面上的一点,A、B、C、D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且AB=BC=CD.从A、B、C三点分别水平抛出一个物体,这三个物体都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则三个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A∶vB∶vC为( )


A.![]() |
B.![]() |
C.1∶2∶3 |
D.1∶1∶1 |
5.
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m3/min,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60°,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28.8m 1.12×10-2m3 | B.28.8m 0.672m3 |
C.38.4m 1.29×10-2m3 | D.38.4m 0.776m3 |
6.
行星的运动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为常量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式![]() |
B.围绕同一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k值不相等 |
C.k值与被环绕星球的质量和行星或卫星的质量都有关系 |
D.k值仅由被环绕星球的质量决定 |
7.
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
B.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
C.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
D.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
9.
如图所示,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水平的力匀速推动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走同样的位移(推箱的速度大小如图中所注),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


A.大人做的功多 |
B.小孩做的功多 |
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2.多选题- (共3题)
11.
质量为m=2 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如图甲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此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则(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
B.10 s内恒力F对物体做功102 J |
C.10 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位置左侧2 m处 |
D.10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 J |
12.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传动是通过连接前、后齿轮的金属链条来实现的。下列关于自行车在转动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齿轮的角速度较后齿轮的大 |
B.前齿轮的角速度较后齿轮的小 |
C.前齿轮边缘的线速度比后齿轮边缘的线速度大 |
D.前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与后齿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
13.
经过2天的追逐,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7月6日22时5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赶上了“国际空间站”,并与其命运号实验舱PMA-2密封对接适配器成功对接.航天飞机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为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为此,它与空间站的交会与对接至关重要.空间交会与对接过程一般是首先由地面发射追踪航天飞机,由地面控制,使它按比目标空间站稍微低一点的圆轨道运行;接着,通过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然后通过一系列调整完成对接.我们可以将此过程进行简化,认为航天飞机首先在圆形轨道1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经点火将航天飞机送入椭圆轨道2,然后再次点火,将航天飞机送入圆形轨道3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关于此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要加速才能进入轨道2 |
B.航天飞机在轨道2上运行时,在P点比在Q点的速率小 |
C.航天飞机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要减速才能进入轨道3 |
D.航天飞机在轨道3上的速度比在轨道1上的速度小 |
3.解答题- (共3题)
14.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θ=30°,某同学为了研究不同运动间的关系,在斜面上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在斜面上的O点将小球以速度v1=6 m/s水平向右抛出,小球第一次与斜面相碰的位置记为P点;第二次该同学仍在O点使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开始下滑,结果小球经过相同的时间也恰好到达P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

(1)O、P两点的间距s的大小;
(2)第二次实验时小球下滑的初速度v2的大小.

(1)O、P两点的间距s的大小;
(2)第二次实验时小球下滑的初速度v2的大小.
15.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光滑的半球形碗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在水平面内。已知小球与半球形碗的球心O的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半球形碗的半径为R,求小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碗壁对小球的弹力各多大。

4.实验题- (共3题)
17.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在小方格纸上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以后,又在轨迹上取出a,b,c,d四个点(轨迹已擦去).已知小方格纸的边长L=2.5 cm,g取10 m/s2.请你根据小方格纸上的信息,通过分析计算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①小球从a→b,b→c,c→d所经历的时间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题意,求出小球从a→b,b→c,c→d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s.
③再根据水平位移,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 m/s.

①小球从a→b,b→c,c→d所经历的时间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题意,求出小球从a→b,b→c,c→d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s.
③再根据水平位移,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 m/s.
19.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_;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可求得小车最终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