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2.单选题- (共9题)
4.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在不断改变 |
C.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 |
D.物体只要受到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恒力作用,就一定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5.
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是4r,小轮的半径是2r,b点和c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和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 B.b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
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 D.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
6.
卫星的发射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过几次变轨才定位在圆周轨道上的.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后,先在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当飞船在远地点时实施变轨进入347公里的圆轨道.飞船变轨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假设在椭圆轨道2的P 点为椭圆轨道2进入圆轨道3的相切点,则( )


A.在P点需要点火,使飞船加速 |
B.飞船在轨道2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
C.飞船在轨道2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速度 |
D.飞船在轨道2上运动到Q点时的速度小于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速度 |
7.
如图所示,两颗距离为L的天体A、B组合为双星,质量分别为M、m,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A的轨道半径为rA=ML/(m+M)
C. A、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M:m
D.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A:VB=M:m

A.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A的轨道半径为rA=ML/(m+M)
C. A、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M:m
D.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A:VB=M:m
8.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320km/h | B.240km/h | C.120km/h | D.480km/h |
9.
关于力对物体做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 B.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其代数和一定为零 |
C.静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 | D.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的总功可能为零 |
10.
从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重为10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物体落地前瞬间,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A.300W | B.400W | C.500W | D.700W |
11.
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A.mgh,减少mg(H-h) |
B.mgh,增加mg(H+h) |
C.-mgh,增加mg(H-h) |
D.-mgh,减少mg(H+h) |
3.多选题- (共2题)
12.
据绵阳日报消息,京广铁路不久也将开通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动车组”列车。届时,乘列车就可以体验时速300公里的追风感觉。我们把火车转弯近似看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火车速度提高会使外轨受损。为解决火车高速转弯时不使外轨受损这一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增加内外轨的高度差 | B.减小内外轨的高度差 |
C.增大弯道半径 | D.减小弯道半径 |
13.
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则( )

A.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卫星B的运行周期为
B. B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C. 由于B卫星的线速度大于A卫星的线速度,所以B卫星减速有可能到达A卫星所在轨道
D. 若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
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A.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卫星B的运行周期为

B. B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C. 由于B卫星的线速度大于A卫星的线速度,所以B卫星减速有可能到达A卫星所在轨道
D. 若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

4.解答题- (共4题)
14.
电动机通过一条绳子吊起质量为m=8kg的物体。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m=960W,要将此物体由静止起,以a=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g取10 m/s2)则:
(1)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
(2)物体匀加速上升的时间t1=?
(3)在匀加速过程物体合力做的功为多少?
(1)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
(2)物体匀加速上升的时间t1=?
(3)在匀加速过程物体合力做的功为多少?
15.
如图所示,传送带以一定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将质量m=1.0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点,物块运动到A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轨道最低点为O,已知到达O点的速度大小为
m/s;已知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圆弧半径R=1.0m,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第一次到C点的速度大小和B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好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经过0.8s小物块第二次经过D点,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sin53°=0.8,g=10m/s2)求: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速度大小和B点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O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3)斜面上C、D间的距离。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速度大小和B点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O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3)斜面上C、D间的距离。
16.
已知飞船上一物体在飞船静止于地面时,重力为32N.当飞船沿地球径向以加速度a=5m/s2
加速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此物视重变为18N.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此时飞船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几倍?
加速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此物视重变为18N.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此时飞船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几倍?
17.
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求:

(1)在第1秒内、第2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W1、W2;
(2)前两秒内力F的总功WF及滑块所受合力的功W。

(1)在第1秒内、第2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W1、W2;
(2)前两秒内力F的总功WF及滑块所受合力的功W。
5.实验题- (共2题)
18.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
(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_s曝光一次,该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2时速度大小为__m/s(g取10m/s2)。
(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
(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_s曝光一次,该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2时速度大小为__m/s(g取10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