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一中高三第一次调考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89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单选题(共4题)

1.
质量为2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沿此直线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物体的初速度为3m/s,则其末速度为()
A.5m/sB.m/s
C.m/sD.m/s
2.
已知日地距离约是月地距离的400倍,请结合生活常识估算得出太阳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
A.35万倍B.350万倍C.3500万倍D.3.5亿倍
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边长为a的长方体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为使它水平移动距离a,可以用将它翻倒或向前缓慢平推两种方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功少B.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功多
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D.两种情况做功多少无法比较
4.
汽车以额定功率在水平桌面上行驶,空载时的最大速度为v1,装满货物后的最大速度是v2.已知汽车空车的质量是m0,汽车所受的阻力与车重成正比,则汽车后来所装货物的质量是()
A.B.
C.D.

2.选择题(共1题)

5.点P(﹣2,3)所在象限为(   )

3.多选题(共7题)

6.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左端与光滑圆弧轨道底部平滑连接,圆弧轨道上A点与圆心等高,一小物块从A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圆弧轨道,返回圆弧轨道时小物块恰好能到达A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弧轨道的半径一定是
B.若减小传送带速度,则小物块仍可能到达A点
C.若增加传送带速度,则小物块有可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D.不论传送带速度增加到多大,小物块都不可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7.
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栓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a)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由静止向上做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当木块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块B恰好没离开地面.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且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
A.木块A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弹簧原长时A的动能最大
D.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8.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为s,以速度v始终保持匀速运动,质量为m的货物无初速放到A点,货物运动到B点时恰达到速度v,货物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货物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mv2
B.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μmgs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μmgs
D.因摩擦而生的热能为2μmgs
9.
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固定的、高度相同的粗糙斜面甲和乙,乙的斜面倾角大,甲、乙斜面长分别为S、L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开始从甲、乙两个斜面的顶端释放,小滑块A一直沿斜面甲滑到底端C,而小滑块B滑到底端P后沿水平面滑行到D处(小滑块B在P点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小不变),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PD=L2,且S=L1+L2.小滑块A、B与两个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

A. 滑块A到达底端C点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B到达D点时的动能小
B. 两个滑块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动能可能相同
C. A、B两个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滑块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滑块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 A、B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相同
10.
如图所示,轻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杆可绕其中点无摩擦的转动,让杆位于水平位置时由静止释放,在杆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
A.b球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a球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C.杆对a球做正功,对b球做负功
D.a球和b球的总机械能守恒
11.
关于做功与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重力做正功,动能一定增加
B.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C.物体的合外力做功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增加
D.除重力之外的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12.
质量相同的两个摆球A和B,其摆线长LA>LB,它们都从同一水平位置而且摆线都处于水平状态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以此位置为零势能面,到达最低点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动能EkA=EkBB.它们的机械能EA=EB
C.它们的加速度aA=aBD.它们对摆线的拉力TA=TB

4.解答题(共4题)

13.
如图所示,光滑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圆弧B处的切线水平.A,B两端的高度差为0.2m,B端高出水平地面0.8m,O点在B点的正下方.将一滑块从A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C点处,(g=10m/s2

(1)求OC的长
(2)在B端接一长为1.0m的木板MN,滑块从A端释放后正好运动N端停止,求木板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
(3)若将木板右端截去长为△L的一段,滑块从A端释放后将滑离木版落在水平面上P点处,要使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最远,△L应为多少?
14.
物体A的质量为mA,圆环B的质量为mB,通过绳子连结在一起,圆环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开始时连接圆环的绳子处于水平,如图所示,长度l=4m,现从静止释放圆环。不计定滑轮和空气的阻力,取g=10m/s2。求:

(1)若mA:mB=5:2,则圆环能下降的最大距离hm
(2)若圆环下降h2=3m时的速度大小为4m/s,则两个物体的质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3)若mA=mB,请定性说明小环下降过程中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及其理由。
15.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静止斜靠在光滑斜面上,另一自由端恰好与水平线AB齐平,一长为L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的小球,O点到AB的距离为2L.现将细线拉至水平,小球从位置C由静止释放,到达O点正下方时,细线刚好被拉断.当小球运动到A点时恰好能沿斜面方向压缩弹簧,不计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在弹性限度内),求:

(1)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
(2)斜面的倾角
(3)弹簧所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16.
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前的瞬时速度;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棒和环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5.实验题(共1题)

17.
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一:如图甲所示,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
实验过程二:如图乙所示,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距离为dO2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Q2C的距离与O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2.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
(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仍能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小组测量出滑块停止滑动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l.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_______.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7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