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有一中“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而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该照相机照相的曝光时间,某同学从一砖墙前的高处使一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砖块的平均厚度为a,位置A距起落点的竖直高度为h,则估测处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


A.![]() | B.![]() | C.![]() | D.![]() |
2.
物块
的质量均为m,
用刚性轻杆连接,
用轻质弹簧连接,两个装置都放在水平的支托物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今突然迅速地撤去支托物,让物块下落,在除去支托物的瞬间,
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
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则









A.![]() ![]() |
B.![]() ![]() |
C.![]() ![]() |
D.![]() ![]() |
3.
已知某星球的自转周期为T,物体在该星球赤道上随该星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该星球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该星球赤道上的物体“飘”起来,该星球的自转周期要变为
A.![]() | B.![]() | C.![]() | D.![]() |
4.
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t1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转动方向相同,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为![]() |
B.同步卫星加速度小于赤道上物体向心加速度 |
C.![]() |
D.同步卫星加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加速度 |
5.
1687年牛顿在他的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认为月球绕地球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是不变的 |
B.想要逃离地球的万有引力,至少需要16.7km/s的初速度 |
C.牛顿时代还无法利用月-地检验来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
D.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G,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
2.多选题- (共2题)
6.
(多选)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5s内( )
A.物体的路程为65m |
B.物体的位移大小为25m |
C.物体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
D.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竖直向上 |
7.
将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动能Ek、重力势能Ep与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分别如图中两直线所示.取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质量为0.2 kg |
B.小球受到的阻力(不包括重力)大小为0.25 N |
C.小球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时的高度为![]() |
D.小球上升到2 m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0.5J |
3.解答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从高台边A点以某速度水平飞出的小物块(可看做质点),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光滑圆弧轨道CDM的左端C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圆弧轨道CDM的半径R=0.5m,O为圆弧的圆心,D为圆弧最低点,C、M在同一水平高度,OC与CM夹角为37°,斜面MN与圆弧轨道CDM相切与M点,MN与CM夹角53°,斜面MN足够长,已知小物块的质量m=3kg,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78N,与斜面MN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小球第一次通过C点后立刻装一与C点相切且与斜面MN关于OD对称的固定光滑斜面,取重力加速度
,sin37°=0.6,cos37°=0.8,不考虑小物块运动过程中的转动,求:

(1)小物块平抛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A点到C点的竖直距离;
(3)小物块在斜面MN上滑行的总路程。



(1)小物块平抛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A点到C点的竖直距离;
(3)小物块在斜面MN上滑行的总路程。
9.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填,同学们也许会在火星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忽略星体自转的影响,则
(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等于多少?
(2)若某同学荡秋千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
,其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2)若某同学荡秋千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

10.
如图所示,质量M=8.0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给小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8.0N。当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1.5m/s时,有一物块以水平向左的初速度
=1.0m/s滑上小车的右端,小物块的质量m=2.0kg,物块与小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小车足够长,取
,各问最终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物块从滑上小车开始,经过多次时间速度减小为零?
(2)求物块在小车上相对小车滑动的过程中,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
(3)求整个过程系统生成的摩擦热。




(1)物块从滑上小车开始,经过多次时间速度减小为零?
(2)求物块在小车上相对小车滑动的过程中,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
(3)求整个过程系统生成的摩擦热。
4.实验题- (共2题)
11.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选测力计时,水平对拉两测力计,示数应该相同 |
B.在“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
C.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使其水平 |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由v=gt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速度 |
12.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以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以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若已平衡好摩擦,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绳子拉力
=________,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3)某小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4)某小组同学保持小车以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时,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像如图所示,①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在操作完全正确且满足(2)中质量关系的情况下,下图为实验时小车在长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
、
、
。则小车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5)中实验小组用所得数据探究动能定理,测得上图纸带计数点1、5间距离为x,该小组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m、M、f,x、
、
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若已平衡好摩擦,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绳子拉力

(3)某小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
D.用天平测出m以及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 |

(5)某小组在操作完全正确且满足(2)中质量关系的情况下,下图为实验时小车在长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6)(5)中实验小组用所得数据探究动能定理,测得上图纸带计数点1、5间距离为x,该小组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m、M、f,x、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