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实验是模拟拱形桥来研究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在较大的平整木板上相隔一定的距离两端各钉4个钉子,将三合板弯曲成拱桥形两端卡入钉内,三合板上表面事先铺上一层牛仔布以增加摩擦,这样玩具惯性车就可以在桥面上跑起来了.把这套系统放在电子秤上,关于电子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玩具车静止在拱桥顶端时比运动经过顶端时的示数小一些 |
B.玩具车运动通过拱桥顶端时的示数不可能为零 |
C.玩具运动通过拱桥顶端时处于超重状态 |
D.玩具运动通过拱桥顶端时速度越大(未离开拱桥),示数越小 |
2.
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适合人类居住,近期,我国宇航员王跃与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
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
C.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 |
D.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 |
3.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 A、 B 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当小球 A 被水平抛出的同时,小球 B 开始自由下落,两球均未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

A. 两球的速度变化快慢不相同
B. 在同一时刻,两球的重力的功率不相等
C. 在下落过程中,两球的重力做功不相同
D. 在相等时间内,两球的速度增量相等

A. 两球的速度变化快慢不相同
B. 在同一时刻,两球的重力的功率不相等
C. 在下落过程中,两球的重力做功不相同
D. 在相等时间内,两球的速度增量相等
4.
在一次演示实验中,一个压紧的弹簧沿一粗糙水平面射出一个小球,测得弹簧压缩的距离d 和小球在粗糙水平面滚动的距离s如下表所示.由此表可以归纳出小球滚动的距离s跟弹簧压缩的距离d之间的关系,并猜测弹簧的弹性势能EP跟弹簧压缩的距离d之间的关系分别是(选项中k1、k2是常量)( )
A. s=k1d,EP=k2d B. s=k1d,EP=k2d2
C. s=k1d2,EP=k2d D. s=k1d2,Ep=k2d2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s(cm) | 0.50 | 1.00 | 2.00 | 4.00 |
d(cm) | 4.98 | 20.02 | 80.10 | 319.50 |
A. s=k1d,EP=k2d B. s=k1d,EP=k2d2
C. s=k1d2,EP=k2d D. s=k1d2,Ep=k2d2
2.选择题- (共3题)
3.多选题- (共3题)
8.
2013年12月2日,牵动亿万中国心的“嫦娥3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嫦娥3号”要求一次性进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如图所示,经过一系列的轨道修正后,在p点实施一次近月制动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经过系列调控使之进入准备“落月”的椭圆轨道II,嫦娥3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被月球引力捕获后逐渐向月球靠近,绕月运行时只考虑月球引力作用,下列关于嫦娥3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嫦娥3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
B.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速度大于沿轨道II运行至P的速度 |
C.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II运行至P的加速度 |
D.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II运行的周期 |
9.
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2s~10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秒末停止遥控把那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0kg,可以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5N |
B.小车加速阶段的功率为9W |
C.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为9W |
D.小车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为39m |
10.
一升降机箱底部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和空气阻力影响,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
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
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绝对值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绝对值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
D.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
4.解答题- (共3题)
11.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块在如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且速度刚好为零,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
,求:
(1)A、B间的距离;
(2)水平力F在5s时间内对物块所做的功。


(1)A、B间的距离;
(2)水平力F在5s时间内对物块所做的功。

12.
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 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 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方向滑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均可看做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A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和这段时间内的水平位移;
(2)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

(1)A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和这段时间内的水平位移;
(2)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
13.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求:
(1)地球的质量;
(2)飞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
(1)地球的质量;
(2)飞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