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某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率恒定,现该船在一条水流速度一定的河里渡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船身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实际航线最短 |
B.船身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航行时间最短 |
C.船头朝向上游,调整船身与河岸的夹角,一定可以垂直过河 |
D.船头朝向上游,使船与河岸成某一夹角航行时,有可能使航行时间最短 |
2.
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以为零 |
B.在曲线运动中,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不相同的 |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
D.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3.
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方向相同。已知卫星甲的公转周期为T,每经过最短时间9T,卫星乙都要运动到与卫星甲同居地球一侧且三者共线的位置上,则卫星乙的公转周期为


A.![]() | B.![]() | C.![]() | D.![]() |
6.
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2.0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拉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设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力F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P1、P2、P3,则( )


A.P1>P2>P3 |
B.P1=P2<P3 |
C.0~2s内,力F对滑块做功为4J |
D.0~2s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4J |
7.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水平抛出A物体的同时,B物体开始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曲线AC为A物体的运动轨迹,直线BD为B物体的运动轨迹,两轨迹相交于O点。则两物体

A. 经O点时速率相等
B. 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A的速度变化量最大
C. 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A、B重力的平均功率一定不相等
D. 在O点时重力的功率一定相等

A. 经O点时速率相等
B. 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A的速度变化量最大
C. 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A、B重力的平均功率一定不相等
D. 在O点时重力的功率一定相等
8.
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 |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减少了 |
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
2.选择题- (共1题)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新时期扶贫工作做出了纲领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和规划。提出“我国现行标准下,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清晰勾勒出 “社会政策要保底”的民生治理理念,提出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以扶持贫穷、弱势群体,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让人们不再因病返贫。这意味着,在“十三五”全面小康的决胜期,我们必须打赢一场脱贫攻坚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全面脱贫的依据。
3.多选题- (共5题)
10.
如图甲所示是一打桩机的简易模型。质量m=1kg的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从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E与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所有摩擦,g取10m/s2 ( )


A.拉力F的大小为12N |
B.物体上升1.0m处的速度为2m/s |
C.撤去F后物体上升时间为0.1s |
D.物体上升到0.25m高度处拉力F的瞬时功率为12W |
11.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斜面底端的A点以某—初速度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g,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


A.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
B.物体的动能损失了mgh |
C.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
D.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 |
12.
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和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 |
B.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
13.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


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动能相等 |
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 |
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 |
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大 |
14.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 在C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C. 从A→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D. 从A→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A. 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 在C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C. 从A→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D. 从A→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4.解答题- (共3题)
16.
某种型号的轿车行驶过程中所受摩擦阻力大小始终不变。已知轿车净重1540kg,它在水平直线路面最高车速216km/h,轿车的额定功率120kW求:
(1)若轿车在水平直线路面上以最高车速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功率是额定功率,此时牵引力多大?
(2)在某次官方测试中,一位质量m=60kg的驾驶员驾驶该轿车,在上述水平直线路面上以额
定功率将车速由零提高到108km/h,用时9s,则该车在此加速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多少?
(1)若轿车在水平直线路面上以最高车速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功率是额定功率,此时牵引力多大?
(2)在某次官方测试中,一位质量m=60kg的驾驶员驾驶该轿车,在上述水平直线路面上以额
定功率将车速由零提高到108km/h,用时9s,则该车在此加速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多少?
17.
如图所示,将A、B两个砝码(可视为质点)用细线相连,挂在定滑轮上,己知A砝码的质量是B砝码质量的3倍,托起砝码A使其比砝码B的位置高h,然后由静止释放,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求:

(1)当两砝码运动到同一高度时,它们速度的大小;
(2)A落地后,B物体由于惯性将继续向上运动,B物体向上到达最高点离地的高度

(1)当两砝码运动到同一高度时,它们速度的大小;
(2)A落地后,B物体由于惯性将继续向上运动,B物体向上到达最高点离地的高度
5.实验题- (共2题)
18.
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思考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
B.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
D.防止纸带上打点不清楚 |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