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786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9

1.单选题(共4题)

1.
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开始受到恒定的水平力F作用,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t,该段时间内力F做的功和t时刻力F的功率分别为
A.B.
C.D.
2.
如图所示,一内壁粗糙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直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一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的质量为m,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6mg。此后小球便作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   )
A.3mgRB.2mgRC.mgRD.mgR/2
3.
如图所示,mAmBmC,三个物体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都沿着力F的方向移动距离s,比较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次做功一样多
B.对A做的功多
C.对B做的功多
D.对C做的功多
4.
质量为0.1kg的小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在竖直放置的厚钢板上,而后以7m/s的速度被反向弹回,设撞击的时间为0.01s,并取撞击前钢球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钢球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  )
A.30NB.-30NC.170ND.-170N

2.多选题(共5题)

5.
质量为m的物体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0.9g,在物体下落h高度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小了mghB.动能增大了0.9mgh
C.动能增大了0.1mghD.机械能损失了0.1mgh
6.
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达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达C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至B到C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C.小球由B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由BC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7.
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度为h的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   
A.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h);
C.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H+h)/h.
8.
如图所示,m1>m2,滑轮光滑且质量不计,空气阻力不计。开始用手托着m1,手移开后,在m1下降一定距离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的机械能增加
B.m2的机械能增加
C.m1和m2的总机械能增加
D.m1和m2的总机械能不变
9.
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面上易碎,而掉在软垫上不易碎,这是因为落到水泥地上时( )
A.受到的冲量大
B.动量变化快
C.动量变化量大
D.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大

3.解答题(共3题)

10.
如图所示,光滑1/4圆弧的半径为0.8m,有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然后沿水平面前进4m,到达C点停止。g取10m/s2,求: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率;
(2)在物体沿水平面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3)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1.
如图所示,传送带始终保持v=3 m/s的速度顺时针运动,一个质量为m=1.0 kg,初速度为零的小物体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传送带左右两端距离为x=4.5 m(g=10 m/s2).
 
(1)求物体从左端到右端的时间;
(2)求物体从左端到右端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3)设带轮由电动机带动,求为了使物体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而多消耗的电能.
12.
如图所示,粗糙弧形轨道和两个光滑半圆轨道组成翘尾巴的S形轨道.光滑半圆轨道半径为R,两个光滑半圆轨道连接处CD之间留有很小空隙,刚好能够使小球通过,CD之间距离可忽略.粗糙弧形轨道最高点A与水平面上B点之间的高度为h.从A点静止释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沿翘尾巴的S形轨道运动后从E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落点到与E点在同一竖直线上B点的距离为s.已知小球质量m,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E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的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小球沿翘尾巴S形轨道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4.实验题(共3题)

13.
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不必算出橡皮筋每次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实验时,橡皮筋每次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
C.将放小车的长木板倾斜的目的是让小车松手后运动得更快些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14.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四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四个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56.22cm、62.99cm、70.14cm、77.67cm。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物体的速度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 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动能的增加量△Ek= 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通过计算,数值上△EP_____△Ek(填“<”、“ >”或 “="”)," 这是实验存在误差的必然结果,该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C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B.实验操作时,注意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先接通计时器电源,然后松开纸带
C.如果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就会造成重力势能的变化小于动能的变化
D.验证时,可以不测量重物的质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