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74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9题)

1.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5.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7.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8.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多选题(共2题)

10.
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 )
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1.5 mg2t2
B.整个过程中机械能的增量为2mg2t2
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减少了mg2t2
D.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少了mg2t2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或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可能守恒
C.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
D.系统内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一定等于零

3.解答题(共2题)

12.
如图所示,有三根长度均为L=0.3 m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天花板上的PQ点,另一端分别拴有质量均为m=0.12 kg的带电小球AB,其中A球带正电,电荷量为q=+3×106 C,B球带负电,与A球带电荷量相同.AB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作用下,AB保持静止,悬线仍处于竖直方向,且AB间细线恰好伸直.(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1)求此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现将PA之间的线烧断,由于有空气阻力,AB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位置.求此时细线QB所受的拉力T的大小,并求出AB间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3)求A球的电势能与烧断前相比改变了多少(不计B球所带电荷对匀强电场的影响).
13.
如图所示,半径R=1.0 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C点右侧的水平路面上紧挨C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1 kg,上表面与C点等高.质量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1.2 m/s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5,取g=10 m/s2.试求:

(1)物块经过轨道上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木板足够长,请问从开始平抛至最终木板、物块都静止,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4.实验题(共2题)

14.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C.橡皮筋做的功不可以直接测量;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比较稀疏的部分进行计算
(2)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W∝B.W∝
C.W∝v2D.W∝v3
15.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m1=50 g、m2=150 g,则(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
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D.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
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对应的字母).
(2)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m/s;
(3)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所示,写出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并计算出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