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733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2.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3.

如图,小菲在超市里推车购物,若小车和货物的总质量为10kg,小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m/s2,小车运动了4s,小车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恒为2N,求:

4.

如图,小菲在超市里推车购物,若小车和货物的总质量为10kg,小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m/s2,小车运动了4s,小车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恒为2N,求:

5.

运动员驾驶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AB是水平路面,BC是半径为20m的圆弧,CDE是一段曲面.运动员驾驶功率始终为9kW的摩托车,先在AB段加速、经过4.3s到B点时达到最大速度20m/s,再经3s的时间通过坡面到达E点时关闭发动机水平飞出.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摩托车的质量为120kg,坡顶高度h=5m,落地点与E点的水平距离x=16m,重力加速度g=10m/s2.设摩托车在AB段所受的阻力恒定,运动员及摩托车可看作质点.求:

6.

运动员驾驶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AB是水平路面,BC是半径为20m的圆弧,CDE是一段曲面.运动员驾驶功率始终为9kW的摩托车,先在AB段加速、经过4.3s到B点时达到最大速度20m/s,再经3s的时间通过坡面到达E点时关闭发动机水平飞出.已知人的质量为60kg、摩托车的质量为120kg,坡顶高度h=5m,落地点与E点的水平距离x=16m,重力加速度g=10m/s2.设摩托车在AB段所受的阻力恒定,运动员及摩托车可看作质点.求:

2.单选题(共1题)

7.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静止.现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物体做往复运动
B.0—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4s 末物体的速度最大
D.0—4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3.多选题(共3题)

8.
如图所示,ab的质量均为ma从倾角为45°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无初速地下滑,b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平抛,对二者的运动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做匀变速运动
B. 落地前的瞬间速率相同
C. 整个运动过程重力对二者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D. 整个运动过程重力势能的变化相同
9.
做圆周运动的两个物体M和N,它们所受的向心力F与轨道半径R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N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则由图象可知
A.物体M和N的线速度均保持不变
B.在两图线的交点,M和N的动能相同
C.在两图线的交点, M和N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D.随着半径增大,M的线速度增大,N的角速度减小
10.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向上运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物体在斜面上整个运动的过程中
A.所受合力一直做负功
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C.机械能一直减小
D.物体不能返回到初位置

4.解答题(共1题)

11.
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不计空气阻力)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求出O、D间的距离.

5.实验题(共3题)

12.
以下是一些实验的描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由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速度
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两细线必须等长
C.在“探究力做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
D.在“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13.
(6分)图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装置简图.小车的质量为m1,砂和砂桶质量的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象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1和m2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 m1=200, m2=20、40、60、80、100、120
B. m1=400, m2=10、15、20、25、30、40
C. m1=200, m2=50、60、70、80、90、100
A.m1=20, m2=100、150、200、250、300、400
(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14.
(6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 (填“甲”或“乙”)方案好些.
(2)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 0.1 s,由上图中的纸带数据分析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 (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单选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