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773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单选题(共9题)

1.
在离水平地面相同高度处,同时将两小球P、Q以相同的速率分别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两小球P、Q同时落地
B.小球P先落地
C.小球Q先落地
D.无法比较它们落地先后
2.
物体的两个分运动不共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分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不可能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B.两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一定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C.两个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也一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也一定是直线运动
3.
如图所示,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减小α角,增大船速v
B.增大α角,增大船速v
C.减小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D.增大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4.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由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加速度大小为g,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最高点为B,B点与A点的高度差为h,则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动能损失了
B.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
C.系统机械能损失了
D.系统机械能损失了
5.
如图从离地面高为h的桌面上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它上升H后又返回下落,最后落在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面)
A.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
B.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C.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D.物体在落回过程中,经过桌面时的机械能为
6.
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在x=0处,速度为1m/s,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16m处时,速度大小为
A.3m/sB.m/sC.4m/sD.m/s
7.
一位同学将一本掉在地板上的物理必修2课本慢慢捡回到课桌上,则该同学对教科书做功大约为(重力加速度
A.0.04JB.0.4JC.4JD.40J
8.
下述有关功和能量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B.摩擦力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C.能量耗散表明,能量守恒定律有些情况下并不成立
D.弹簧拉伸时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压缩时的弹性势能
9.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启动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0~t1段为直线,从t1时刻起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则
A.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等于
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C.t1~t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fv1
D.t1~t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fv2

2.多选题(共2题)

10.
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是5m/s,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已知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该小球重为2N,弹簧在受到撞击至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撞击轻弹簧到轻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
B.从撞击轻弹簧到它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C.从静止释放到轻弹簧压缩至最短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均保持不变
D.此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最大弹力为12.2N
11.
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B以水平速度冲上A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上,则从B冲到木板A上到相对板A静止的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是(  )

A. 物体B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B. 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C. 物体B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A获得的动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
D. 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和对木板A做的功的总和数值上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3.解答题(共3题)

12.
我国的动车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高铁出海”将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占据重要一席。所谓的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某中学兴趣小组在模拟实验中用4节小动车和4节小拖车组成动车组,总质量为m=2kg,每节动车可以提供P0=3W的额定功率,开始时动车组先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功率不变再做变加速直线运动,直至动车组达到最大速度vm=6m/s并开始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恒定,求:
(1)动车组所受阻力大小和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2)动车组变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为10s,求变加速运动的位移。
13.
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水平抛出,抛出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小球抛出的初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
(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P。
14.
如图18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绳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用手拿住C,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4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A刚离开地面时,B获得最大速度,求:
【小题1】当物体A从开始到刚离开地面时,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小题2】斜面倾角α.
【小题3】B的最大速度vBm

4.实验题(共2题)

15.
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为第一个点,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连续点中的三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那么:

(1)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点到__________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从点到(1)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___,动能增加量__________;请简述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_______。(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3)若测出纸带上所有点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及物体下落的高度,则以为纵轴,以为横轴画出的图像是图中的__________。
A.B.
C.D.
16.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D.实验中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2)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 cm,BC=1.60 cm,CD=1.62 cm,DE=1.62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__ m/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