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6.读图(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通常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水、热配置差 |
B.两地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产地 |
C.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能够满足需求 |
D.两地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 |
7.读图(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通常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产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水、热配置差 |
B.两地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产地 |
C.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能够满足需求 |
D.两地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 |
8.一恒温容器用固定隔板隔成甲、乙两容器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3molA和4molB,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甲容器中A的浓度与乙容器中A的浓度之比为5:3,则达到平衡时甲与乙中C的体积分数为


2.单选题- (共2题)
9.
我国台湾的一位特技演员第一个骑摩托车飞越长城。已知他跨越的水平距离约60m,如果他起跳的水平平台比着地的水平平台高7.2m,且有100m的水平助跑跑道,问他在助跑跑道上乘车行驶的平均加速度是(g=10m/s2)
A.12.5 m/s2 | B.10 m/s2 | C.20 m/s2 | D.15 m/s2 |
10.
蹦极跳是勇敢者的体育运动。设运动员离开跳台时的速度为零,从自由下落到弹性绳刚好被拉直为第一阶段,从弹性绳刚好被拉直到运动员下降至最低点为第二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重力的冲量和第二阶段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
B.第一阶段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第二阶段增加的弹性势能 |
C.第一阶段重力做的功小于第二阶段克服弹力做的功 |
D.第二阶段动能的减少等于弹性势能的增加 |
3.多选题- (共4题)
11.
如图7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 ( )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
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 |
C.当拉力F=16N时,B受A摩擦力等于4N |
D.只要绳子未被拉断,A相对B始终静止 |
12.
已知某船在静水中的速率为4m/s,现让船渡过某条河,假设这条河的两岸是理想的平行线,河宽为100米,河水的流动速率为5m/s,方向与河岸平行,则
A.船不能垂直河岸渡河 |
B.欲使船渡河的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斜向上游,与河岸成θ角,![]() |
C.船渡河的最短航程是125米 |
D.船能垂直河岸渡河,最短航程是100米 |
13.
动能相等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mA>mB,A、B均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分别滑行SA、SB后停下,则
A.SA>SB | B.B滑行时间短 |
C.SA<SB | D.它们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样多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动量的方向总是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同 |
B.如果运动物体动量发生变化,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的冲量必不为零 |
C.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冲量总是使物体的动能增大 |
D.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 |
4.解答题- (共3题)
15.
2005年10月17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州六号”,在经过了115个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顺利返回。
(1)飞船在竖直发射升空的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设点火后不久,仪器显示宇航员对座舱的压力等于他体重的4倍,求此时飞船的加速度大小。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 = 10m/s2。
(2)飞船变轨后沿圆形轨道环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飞船离地面的高度。
(1)飞船在竖直发射升空的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设点火后不久,仪器显示宇航员对座舱的压力等于他体重的4倍,求此时飞船的加速度大小。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 = 10m/s2。
(2)飞船变轨后沿圆形轨道环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飞船离地面的高度。
16.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质量为M的长平板B,在平板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P由静止开始落下。在平板上方附近存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如图中虚线所示区域),当物块P进入该区域内,B便会对P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使得P恰好不与B的上表面接触,且f=kmg,其中k=11。在水平方向上P、B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平板和物块的质量之比
。在P开始下落时,平板B向左运动的速度v0=1.0m/s,P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经历的时间t0=2.0s。设平板B足够长,保证物块P总能落到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域内,忽略物块P受到的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单选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