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物理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613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2/1/29

1.选择题(共7题)

1.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烃A1、A2 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各加1mol H2都可得到烃B. A1、A2各加1mol HCl都得到C1.而B在光照下与氯反应,只得到两种一氯代烃 C1和C2.已知产物中 C2 比 C1多,B的分子量为86. 写出 A1、A2、B和 C1、C2 的结构简式.

A1{#blank#}1{#/blank#}     A2{#blank#}2{#/blank#}   B{#blank#}3{#/blank#} C1{#blank#}4{#/blank#}     C2{#blank#}5{#/blank#} .

3.

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下:①按如图装配实验装置.②洗净试管然后充分干燥.

③向500mL烧瓶里装满水,向500mL烧杯里加入少量水,把连接烧瓶和烧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装满水,在中间不要留下气泡,然后用弹簧夹把橡皮管B夹紧.

④称得试管的质量为14.45g,往试管里加入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再称其质量为(15.95g.)⑤打开弹簧夹,把烧杯举起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再关闭弹簧夹,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掉.⑥打开弹簧夹,加热试管的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即水不再流向烧杯时为止.⑦反应完毕后把装置放置冷却到室温.⑧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⑨用500mL量筒测量烧杯里水的体积为285.0mL,把它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⑩再称量冷却后试管的质量为15.55g.

(1)在操作⑦中,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其理由是 {#blank#}1{#/blank#}

(2)简述操作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 {#blank#}2{#/blank#}

(3)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保留小数后两位)为  {#blank#}3{#/blank#} L;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 {#blank#}4{#/blank#}.

4.

某研究小组利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有机物丙,合成路线如图: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5.

在常温常压下,可利用下列装置来测定气体体积,抽气装置E用以调节装置中的气压差,减小实验误差.

(1)若称取0.113g镁带与10.00mL稀硫酸(足量)完全反应制取氢气,并测定1mol H2的体积(在常温常压下测定).反应结束时C中的液面刻度为128.00mL(A中未加硫酸时C中无液体),则得此条件下1mol H2的体积为 {#blank#}1{#/blank#}L(精确到0.001).

(2)上述测出1mol H2的体积比该温度和压强下的理论值偏高的原因是(假设操作和装置都无问题)  {#blank#}2{#/blank#} (选填编号,下同)

A.未冷却到室温          B.反应太快

C.装置气密性不好           D.B装置漏气

(3)若利用上述装置测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B中所盛放的液体应为  {#blank#}3{#/blank#} .

A.饱和Na2CO3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水       D.澄清石灰水

②仪器A、D中盛放的试剂应为 {#blank#}4{#/blank#} .

A.大理石,浓盐酸         B.纯碳酸钠,稀硫酸

C.纯碳酸钙,稀硫酸       D.纯碳酸钠,稀盐酸

(4)用以上装置测出的气体摩尔体积均比理论值大,你认为减小实验误差可行的措施是 {#blank#}5{#/blank#} .

A.把A装置浸入盛水(常温)的水槽中

B.减小酸的浓度

C.把A装置浸入盛热水的水槽中

D.增大酸的浓度.

6.

判断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不考虑立体异构):

(1)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4,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支链,则该烷烃可能的结构共有{#blank#}1{#/blank#} 种;

(2)“立方烷”(如图1)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二氯代物共有{#blank#}2{#/blank#} 种;

(3)甲苯的二氯取代物共有{#blank#}3{#/blank#} 种;

(4)“金刚烷”(如图2),它可看作是由四个等同的六元环组成的空间构型.

请判断:

①一溴代物有{#blank#}4{#/blank#} 种;

②由氯原子取代金刚烷亚甲基(﹣CH2﹣)中氢原子所形的二氯取代物共有{#blank#}5{#/blank#} 种.

7.

已知函数f(x)=Asin(ωx+π4)(其中x∈R,A>0,ω>0)的最大值为2,最小正周期为8.

(Ⅰ)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函数的增区间;

(Ⅱ)若函数f(x)图象上的两点P,Q的横坐标依次为2,4,O为坐标原点,求△POQ 的面积.

2.单选题(共4题)

8.
如图所示,abc为质量均匀的直角等边曲杆,曲杆可绕c端的光滑铰链,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若施加在a端的力F始终竖直向上,在曲杆顺时针缓慢转动900(从实线转到虚线)的过程中,力F的力矩M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M减小B.M一直增大
C.M先减小后增大D.M先增大后减小
9.
如图所示,将一条形磁铁沿闭合线圈中心轴线以不同速度匀速穿过线圈,第一次所用时间为t1,第二次所用时间为t2。则
A.两次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相同
B.两次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相同
C.每次电阻R中通过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D.磁铁处于线圈左侧时受到的磁场力向左,处于线圈右侧时受到的磁场力向右
10.
右图中MN、GH为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金属棒AB、CD垂直放在两导轨上,整个装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方向如图。若给CD杆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则

A.AB、CD最终都处于静止状态
B.AB、CD最终以相同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AB、CD最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vCD> vAB
D.AB、CD不断做往复运动
11.
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采用如图方式接在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上,利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研究R2上的电压与电流变化关系。当自下向上滑动R2上的滑片时,通过数据采集器将电压与电流信号输入计算机后,在屏幕上得到的U-I图像应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3.多选题(共1题)

12.
如图甲所示,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乙和如图丙所示的两种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乙的情形中,人可能匀速下滑
B.图乙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
C.图丙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可能无摩擦力
D.图丙的情形中,若轻环突然被卡而停止,则在此瞬间轻绳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的重力

4.填空题(共1题)

13.
如图甲所示,某汽车以不变的速率驶入一个狭长的圆弧弯道,弯道两端与两直道相切,有人在车内测量汽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汽车经过弯道的时间为______s;汽车过弯道时的速率为________m/s。

5.解答题(共1题)

14.
运动员驾驶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如图所示,AB是水平路面,长度为L=100m,BCD是一段曲面,AB、BC相切于B点, DEF是一段半径为R=10m的圆弧曲面,E为圆弧的顶点。运动员驾驶摩托车的功率恒定。从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t1=15s到B点,在AB段所受的阻力,摩托车过B点时速度m/s,再经t2=2s的时间,摩托车通过圆弧曲面的顶点E,此时压力传感器显示摩托车对E点的压力为零,摩托车通过E后做平抛运动,落地点与E点的水平距离为x=18m。已知人车总质量为m=180kg,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小题1】摩托车在AB段的最小加速度a
【小题2】坡顶高度h
【小题3】人和摩托车在BE段克服空气和摩擦阻力做的功W

6.实验题(共1题)

15.
如图所示,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放手后,A向下B向上加速运动,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小题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选填下面的序号)
①物块A和B的质量;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绳子的长度。
【小题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③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
【小题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