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烃A1、A2 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各加1mol H2都可得到烃B. A1、A2各加1mol HCl都得到C1.而B在光照下与氯反应,只得到两种一氯代烃 C1和C2.已知产物中 C2 比 C1多,B的分子量为86. 写出 A1、A2、B和 C1、C2 的结构简式.
A1{#blank#}1{#/blank#} A2{#blank#}2{#/blank#} B{#blank#}3{#/blank#} C1{#blank#}4{#/blank#} C2{#blank#}5{#/blank#} .
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下:①按如图装配实验装置.②洗净试管然后充分干燥.
③向500mL烧瓶里装满水,向500mL烧杯里加入少量水,把连接烧瓶和烧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装满水,在中间不要留下气泡,然后用弹簧夹把橡皮管B夹紧.
④称得试管的质量为14.45g,往试管里加入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再称其质量为(15.95g.)⑤打开弹簧夹,把烧杯举起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再关闭弹簧夹,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掉.⑥打开弹簧夹,加热试管的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即水不再流向烧杯时为止.⑦反应完毕后把装置放置冷却到室温.⑧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⑨用500mL量筒测量烧杯里水的体积为285.0mL,把它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⑩再称量冷却后试管的质量为15.55g.
(1)在操作⑦中,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其理由是 {#blank#}1{#/blank#}
(2)简述操作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 {#blank#}2{#/blank#}
(3)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保留小数后两位)为 {#blank#}3{#/blank#} L;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 {#blank#}4{#/blank#}.
在常温常压下,可利用下列装置来测定气体体积,抽气装置E用以调节装置中的气压差,减小实验误差.
(1)若称取0.113g镁带与10.00mL稀硫酸(足量)完全反应制取氢气,并测定1mol H2的体积(在常温常压下测定).反应结束时C中的液面刻度为128.00mL(A中未加硫酸时C中无液体),则得此条件下1mol H2的体积为 {#blank#}1{#/blank#}L(精确到0.001).
(2)上述测出1mol H2的体积比该温度和压强下的理论值偏高的原因是(假设操作和装置都无问题) {#blank#}2{#/blank#} (选填编号,下同)
A.未冷却到室温 B.反应太快
C.装置气密性不好 D.B装置漏气
(3)若利用上述装置测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B中所盛放的液体应为 {#blank#}3{#/blank#} .
A.饱和Na2CO3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水 D.澄清石灰水
②仪器A、D中盛放的试剂应为 {#blank#}4{#/blank#} .
A.大理石,浓盐酸 B.纯碳酸钠,稀硫酸
C.纯碳酸钙,稀硫酸 D.纯碳酸钠,稀盐酸
(4)用以上装置测出的气体摩尔体积均比理论值大,你认为减小实验误差可行的措施是 {#blank#}5{#/blank#} .
A.把A装置浸入盛水(常温)的水槽中
B.减小酸的浓度
C.把A装置浸入盛热水的水槽中
D.增大酸的浓度.
判断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不考虑立体异构):
(1)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4,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支链,则该烷烃可能的结构共有{#blank#}1{#/blank#} 种;
(2)“立方烷”(如图1)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二氯代物共有{#blank#}2{#/blank#} 种;
(3)甲苯的二氯取代物共有{#blank#}3{#/blank#} 种;
(4)“金刚烷”(如图2),它可看作是由四个等同的六元环组成的空间构型.
请判断:
①一溴代物有{#blank#}4{#/blank#} 种;
②由氯原子取代金刚烷亚甲基(﹣CH2﹣)中氢原子所形的二氯取代物共有{#blank#}5{#/blank#} 种.
已知函数f(x)=Asin(ωx+)(其中x∈R,A>0,ω>0)的最大值为2,最小正周期为8.
(Ⅰ)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函数的增区间;
(Ⅱ)若函数f(x)图象上的两点P,Q的横坐标依次为2,4,O为坐标原点,求△POQ 的面积.
2.单选题- (共4题)

A.一直M减小 | B.M一直增大 |
C.M先减小后增大 | D.M先增大后减小 |

A.两次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相同 |
B.两次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相同 |
C.每次电阻R中通过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
D.磁铁处于线圈左侧时受到的磁场力向左,处于线圈右侧时受到的磁场力向右 |

A.AB、CD最终都处于静止状态
B.AB、CD最终以相同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AB、CD最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vCD> vAB
D.AB、CD不断做往复运动

A.![]() |
B.![]() |
C.![]() |
D.![]() |
3.多选题- (共1题)

A.图乙的情形中,人可能匀速下滑 |
B.图乙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 |
C.图丙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可能无摩擦力 |
D.图丙的情形中,若轻环突然被卡而停止,则在此瞬间轻绳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的重力 |
4.填空题- (共1题)


5.解答题- (共1题)



【小题1】摩托车在AB段的最小加速度a
【小题2】坡顶高度h
【小题3】人和摩托车在BE段克服空气和摩擦阻力做的功W
6.实验题- (共1题)

【小题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选填下面的序号)
①物块A和B的质量;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绳子的长度。
【小题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③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
【小题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