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59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1

1.单选题(共6题)

1.
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是相互关联的三个转动部分(如图),行驶时(  )
A.大齿轮边缘点比小齿轮边缘点的线速度大
B.后轮边缘点比小齿轮边缘点的角速度大
C.大齿轮边缘点与小齿轮边缘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D.后轮边缘点与小齿轮边缘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2.
如图所示,一个电影替身演员准备跑过一个屋顶,然后水平跳跃并离开屋顶,在下一个建筑物的屋顶上着地。如果他在屋顶跑动的最大速度是4.5m/s,那么下列关于他能否安全跳过去的说法错误的是(g取9.8m/s2)(  )
A.他安全跳过去是可能的
B.他安全跳过去是不可能的
C.如果要安全跳过去,他在屋顶跑动的最小速度应大于6.2m/s
D.如果要安全跳过去,他在空中的飞行时间需要1s
3.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成功发射之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其飞行高度距月球表面100 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比飞行高度为200 km的“嫦娥一号”更加详实.若两颗卫星环月的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则有(  )
A.“嫦娥二号”线速度比“嫦娥一号”小
B.“嫦娥二号”周期比“嫦娥一号”小
C.“嫦娥二号”角速度比“嫦娥一号”小
D.“嫦娥二号”加速度比“嫦娥一号”小
4.
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A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B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点,小球经过轨道连接处无机械能损失,则小球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  
A.B.C.D.
5.
有一水平恒力F先后两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前进s,第一次是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第二次是沿粗糙水平面运动,设第一次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第二次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则有(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6.
如图所示,一个小环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形轨道做圆周运动。小环从最高点A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小环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2随下落高度h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2.选择题(共1题)

7.

国家广电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率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题材的影视剧,而代之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对这一举措,不正确的理解是(  ) 

3.多选题(共2题)

8.
如图所示,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 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NP长度为2 m,圆弧半径为1 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碰撞(机械能不损失)后,最终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已知物块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块(  )
A.运动过程中与挡板发生1次碰撞
B.返回圆弧轨道的最大高度为0.6 m
C.在NP间往返一次克服摩擦力做功8 J
D.第一次与第二次经过圆弧轨道上N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之比为15∶7
9.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5所示,已知mAmBmC,则对于三颗卫星,正确的是(  )
A.运行线速度关系为vAvBvC
B.运行周期关系为TATBTC
C.向心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D.半径与周期关系为

4.解答题(共1题)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①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
②滑块从B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5.实验题(共1题)

1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供实验选择的重物有以下四个,应选择:(____)
A.质量为10 g的砝码
B.质量为200 g的木球
C.质量为50 g的塑料球
D.质量为200 g的铁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实验中应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B.可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计算重物的瞬时速度
C.因为是通过比较 和mgh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故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D.释放重物前应手提纸带的上端,使纸带竖直通过限位孔
(3)质量m=1 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 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_ 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g取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