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为圆心,且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圆弧上有一点C,且∠COD=60°.若在A点以初速度v1沿AB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若在C点以初速度v2沿BA方向平抛的小球也能击中D点.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抛出时,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 |
B.抛出时,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
C.运动到D点时,两球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为![]() |
D.若两球同时抛出且速度大小合适,则两球可能在空中相遇 |
4.
如图所示,在M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将两个小球水平抛出,两小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Q点.已知O点是M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
,且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3 |
B.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4 |
C.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3 |
D.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
5.
假设在宇宙中存在这样三个天体A、B、C,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天体A和天体B的高度为某值时,天体A和天体B就会以相同的角速度共同绕天体C运转,且天体A和天体B绕天体C运动的轨道都是圆轨道,如图3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
B.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
C.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 |
D.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 |
7.
列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②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侧弹向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④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①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②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侧弹向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④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8.
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研究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A.研究向心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
B.研究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 |
C.研究向心力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
D.研究向心力与线速度之间的关系 |
9.
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 N,它在以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即物体对火箭竖直向下的压力)为9 N,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
A.2倍 | B.3倍 | C.4倍 | D.0.5倍 |
10.
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个飞行器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时,飞行器距月球球心的距离与月球球心距地球球心之间的距离之比为( )
A.1∶9 | B.9∶1 | C.1∶10 | D.10∶1 |
12.
一物块由静止开始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
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
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
D.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
13.
甲、乙两辆汽车的质量之比m1:m2=2:1,它们刹车时的初动能相同,若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滑行的距离之比s1:s2等于( )
A.1:1 | B.1:2 |
C.1:4 | D.4:1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1题)
17.
(多选)我国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在奔月旅途中,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绕月飞行,如图所示,若卫星的质量为m,远月点Q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运行到Q点时它的角速度为ω、加速度为a,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卫星在远月点时,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
B.![]() |
C.![]() |
D.![]() |
4.解答题- (共4题)
18.
如图所示,两根长度相同的轻绳(图中未画出),连接着相同的两个小球,让它们穿过光滑的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O为圆心,两段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段绳子受到的拉力之比为多少?

19.
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

【小题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小题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

【小题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小题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
20.
如图所示,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启动后,以加速度
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对平台的压力为启动前压力的
。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g为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




21.
质量为m的登月器与航天飞机连接在一起,随航天飞机绕月球做半径为3R(R为月球半径)的圆周运动.当它们运动到轨道的A点时,登月器被弹离,航天飞机速度变大,登月器速度变小且仍沿原方向运动,随后登月器沿椭圆轨道登上月球表面的B点,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后,经快速启动仍沿原椭圆轨道回到分离点A与航天飞机实现对接,如图所示.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科学研究表明,天体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1)登月器与航天飞机一起在圆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少?
(2)若登月器被弹离后,航天飞机的椭圆轨道的长轴为8R,为保证登月器能顺利返回A点实现对接,则登月器可以在月球表面逗留的时间是多少?

(1)登月器与航天飞机一起在圆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少?
(2)若登月器被弹离后,航天飞机的椭圆轨道的长轴为8R,为保证登月器能顺利返回A点实现对接,则登月器可以在月球表面逗留的时间是多少?
5.实验题- (共2题)
22.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

(2)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s=0.2 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 m,h2=0.2 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g=10 m/s2)
①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m/s
②物体经过B时速度为________m/s.

A.调节斜槽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
①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m/s
②物体经过B时速度为________m/s.
23.
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 s闪光一次,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相邻两个时刻小球上升的高度分别为s1=26.3 cm,s2=23.68 cm,s3=21.16 cm,s4=18.66 cm,s5=16.04 cm,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所示(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小球质量m=0.10 kg):

(1)上面测量高度的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段,应记作______ cm;
(2)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2时刻小球的速度v2=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ΔEp=______ J,动能减少量ΔEk=______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p与Δ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所得ΔEp________ΔE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1)上面测量高度的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_段,应记作______ cm;
(2)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2时刻小球的速度v2=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ΔEp=______ J,动能减少量ΔEk=______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p与Δ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所得ΔEp________ΔE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