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758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3题)

1.
如图,有一空心圆锥面开口向上放置着,圆锥面绕竖直方向的几何对称轴匀速转动,在光滑圆锥面内表面有一物体m与壁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m所受的力有(    )
A.重力、弹力、下滑力共三个力
B.重力、弹力共两个力
C.重力、弹力、向心力共三个力
D.重力、弹力、离心力共三个力
2.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哪些量是不变的(   )
A.线速度B.周期
C.向心加速度D.向心力
3.
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a=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
C.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mgh

2.选择题(共4题)

4.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5.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 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
(2)分析材料二可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 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
(2)分析材料二可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填空题(共2题)

8.
某型号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2 000 N。当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P = W。当汽车从10 m/s的速度继续加速时,发动机的功率将 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填“大于”、“等于”、“小于”)。
9.
在《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把第一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重物由O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你得出的结论是

4.解答题(共2题)

10.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上无初速地滚下,然后进入一个半径为0.5m的光滑圆形轨道的内侧,小球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求:
(1)小球离轨道最低点的高度。
(2)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g=10m/s2
1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长木板A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的左侧固定一弧形轨道,轨道末端切线水平,轨道与木板靠在一起,且末端高度与木板高度相同。现在将质量为1kg的小木块从高为h=0.45m处由静止释放,小木块滑离弧形轨道时的速度为2m/s,并且以此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由于滑块与木板间存在摩擦作用,木板也开始向右滑动,从小木块接触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经历时间为2s。
(1)小木块在弧形轨道上克服摩擦力的功?
(2)二者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多少?
(3)小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