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甲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处,将弹簧压缩了
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块从与弹簧接触开始,至运动到最低点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
(弹簧原长为位移的零点)变化的图象是( )




A.A | B.B | C.C | D.D |
2.
如图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的重物,物体P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1;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的加速度为a2,则()


A.a1<a2 |
B.a1=a2 |
C.a1>a2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2.多选题- (共2题)
4.
物体做平抛运动,抛出时间为
时水平位移大小为竖直位移大小的2倍,抛出时间为
时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大小相等。则
、
时间内物体的水平位移
、竖直位移
、合位移
和瞬时速度
的关系,下面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5.
一物体放在升降机底板上,随同升降机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
过程的图线为曲线,
~
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象,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 |
B.![]() |
C.0~s1过程中升降机底板上所受的压力可能是变力 |
D.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 |
3.解答题- (共1题)
6.
(12分)2009年冬季东北地区由于雪量很大,路面状况给行车带来了困难。雪天行车,由于不可测因素太多,开车时慢行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判断,从而做出正确操作,又由于制动距离会随着车速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车速和与前车保持多长的安全行车距离。如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就要保持30米长的距离。现调查,交通部门要求某一平直路段冰雪天气的安全行车速度减为正常路面的三分之二,而安全行车距离则要求为正常状态的二分之三,若制动状态时车轮呈抱死状态,未发生侧滑和侧移,路面处处动摩擦因数相同,试计算冰雪路面与正常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之比。
4.实验题- (共2题)
7.
(8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倾角 (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 的条件
(3)该同学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
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
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倾角 (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 的条件
(3)该同学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
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
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8.
(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
②
③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在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
(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
(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数据。其中w1、w2、w3、w4 ……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获得的速度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w—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w
。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
(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
(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数据。其中w1、w2、w3、w4 ……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获得的速度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 |
w | w1 | w2 | w3 | w4 | …… |
v | v1 | v2 | v3 | v4 | …… |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w—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w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