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设某星球带负电,一电子粉尘悬浮在距星球表面1000km的地方,又若将同样的电子粉尘带到距星球表面2000km的地方相对于该星球无初速度释放,则此电子粉尘( )
A.向星球下落 | B.被推向太空 |
C.仍在原处悬浮 | D.无法判断 |
2.
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L=500m,坡高h=8m,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00kg,下坡时初速度为4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的车速为10m/s,g=10m/s2,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A.-4000J | B.-5000J | C.-3800J | D.-4200J |
3.
法拉第曾做过如下的实验:在玻璃杯侧面底部装一导体柱并通过导线与电源负极相连,直立的细圆柱形磁铁棒下端固定在玻璃杯底部的中心,往杯内加入水银。在玻璃杯的正上方O点吊一可自由摆动或转动的直铜棒,铜棒的上端与电源的正极相接,下端浸入玻璃杯中的水银中。由于水银的密度比铜大,铜棒会倾斜地与水银相连,此时铜棒静止,如图所示。这样,可动铜棒、水银、导电柱和电源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闭合开关S,则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铜棒会以磁铁棒为轴转动 |
B.铜棒与闭合S前相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增大些但仍可静止 |
C.铜棒与闭合S前相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减小些但仍可静止 |
D.铜棒与闭合S前相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且仍静止 |
2.选择题- (共5题)
8.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燃烧时的焰色反应是黄色,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产生淡黄色固态化合物,A单质与D单质可以发生化合反应,且反应条件可以是点燃或者光照,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3.多选题- (共1题)
9.
电子台秤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台秤上,框架内有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顶部,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下方用竖直细线与框架下部固定,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今剪断细线,物体开始上下运动,且框架始终没有离开台秤,弹簧不超出弹性限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台秤示数最小时弹簧一定处于原长位置 |
B.运动过程中台秤的最大示数一定大于(M + m)g |
C.当台秤示数最小时物体一定处在平衡位置 |
D.细线剪断前,其张力不可能大于(M + m)g |
4.解答题- (共1题)
10.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
,内阻
,电阻
,
. 间距 d =0.2m 的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 B=1T 的匀强磁场.闭合开关 S,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以初速度 v=0.1 m/s 沿两板间中线水平射入板间.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忽略空气对小球的作用,取
,求:
(1)当
时,电阻
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
(2)若小球进入板间做匀速圆周运动并与板相碰,碰时速度与初速度的夹角为 60°,则
是多少?






(1)当


(2)若小球进入板间做匀速圆周运动并与板相碰,碰时速度与初速度的夹角为 60°,则


5.实验题- (共1题)
11.
某实验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重锤动能变化与重力对它做功的关系”,实验中,让拖着纸带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通过对打下的点进行测量和研究,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1)图2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O点是重物开始下落时打下的起点,该小组在纸带上选取A、B、C、D、E、F、G七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计时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起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分别计算B、C、D、E、F五个计数点与O点的速度平方差
,请将D点的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保留3位有效数字)
(2)以△v2为纵轴,以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为横轴,在坐标系中作出△v2—h图象.
(3)若不考虑误差,认为动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利用作出的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保留3位有效数字)

(4)重锤下落过程中一定受到阻力的作用,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用这一装置测量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的大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用文字和符号表示)
(5)用测得量和已知量表示F大小的表达式为:F= .(用符号表示)

(1)图2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O点是重物开始下落时打下的起点,该小组在纸带上选取A、B、C、D、E、F、G七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计时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起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分别计算B、C、D、E、F五个计数点与O点的速度平方差

计数点 | B | C | D | E | F |
速度平方差△v2/(m·s-1)2 | 1.38 | 2.45 | | 5.52 | 7.50 |
(2)以△v2为纵轴,以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为横轴,在坐标系中作出△v2—h图象.
(3)若不考虑误差,认为动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利用作出的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保留3位有效数字)

(4)重锤下落过程中一定受到阻力的作用,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用这一装置测量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的大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用文字和符号表示)
(5)用测得量和已知量表示F大小的表达式为:F= .(用符号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