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四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752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4题)

1.
质量为m1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是a1;质量为m2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2;当将该恒力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
A.B.C.D.
2.
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 m/s,它要渡过一条宽为30 m的长直河道,河水流速为4 m/s,则( )
A.这条船不可能渡过这条河
B.这条船过河时间不可能小于10 s
C.这条船能够过河的最小位移为30m
D.这条船可以渡过这条河,而且过河时的合速度可以为8m/s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边向碗底滑动,滑到最低点时的速率为v,若物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B.C.D.
4.
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0从粗糙斜面底端A点沿斜面AO上滑,到O点时速度刚好为零且能沿OB下滑,斜面AO和BO的倾角均为θ,CD与水平面平行,滑块与两斜面AO和BO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滑块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
A.在C点的加速度与D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在C点的速度与D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C.从A到C的时间小于从D到B的时间
D.从A到C的时间大于从D到B的时间

2.选择题(共5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李新立

    突然想起“刃”,我被自己的这一闪念吓了一跳。

    金属的刃,是技术高超的匠人千锤百炼精心打造而成的,大凡削铁如泥的利刃,要有柔而坚的优良材质。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好刃似乎都沾了过多的血腥。因此,我尽量避开血腥和与血腥相关的词语,只说生活的日常。

    那年我十七岁,第一次进城。从东关车站出来,避开纷杂的喧闹,朝西缓缓而行。街道狭窄漫长,两侧的土台子上,摆满了高低不一的民房,这些房舍,檐子高挑,花格状的窗户裱糊了白纸,双扇大门钉了铜扣,笨拙得让人喜爱,而木质的材料上,全部涂了深红色的颜料,显得沉稳大气。想必它们一定是民国的建筑风格吧。临街的个别房子前,扬着商家的幌子,有酒有茶,有布有面,斗大的隶书是绣上去的,经年不会掉色。

    先是听见“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极具节奏。泥炉的火焰正好,一块铁在里面燃烧,支在一旁的砧台上,老师傅用钳子夹着一块已经打扁了的铁料,挥着小锤。小锤打下去,抬起,年轻的徒弟抡起大锤砸了下去。砧板上的铁,红星四溅,随后由红变黑,师傅又将它丢进泥炉。如此反复,一把刀有了形状。水槽里的水泛着浊红.带着高温的铁放了进去,雾气升腾而起,上面坐了神仙似的。刀口处一抹白,与众不同,名叫铁白,那是一把利器的刃。

    可惜的是,这个美妙的去处很快消失了,先是街道拓宽,土台子和那些建筑尽悉拆除,硬化了的人行道和楼房修筑而成时,民国遗风茫然无存,我也就不知道老手艺的去向。

    现在想起这个,是因为我所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唱腔般的“启刀磨剪子喽”,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这也是个老手艺人,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小巷子的出入口处摆了一条长凳,上面夹着他的家当。他没有坐在长条凳子上,而是坐在旁边的可折合的小马扎子上,当时就想到,他这是出于对一种老手艺的尊重吧。他用钢质铁器启磨菜刀时,肯定用力却捉拿得有些分寸,刀口卷起的铁屑,刨皮一般。然后在磨石上稍加抛光,菜刀的刃口就闪着宝贵的银白。

    无独有偶,不几日,又在巷口遇见了另一磨刀者。其实他是出售磨刀工具的,属于现代科技产品。叫卖声是从旁边的电喇叭里发出的,不是方言的唱,是普通话的讲。我看清楚了,任何刀具,置于规定的磨口,只需拉几下,刀口就可变得锋利,以他的现场演示,吹发可断,落纸可削。但不同的是,那个刃,有些粗糙,虽然发白,却不见银光划亮眼睛。

    我仍然要说有刃的生活器具。

    在老家农村,每一件有刃的家当都置放于指定的位置,比如,菜刀的刀背朝外或者朝下,出工的铁锨夹在腋下,锨头朝前,刃口向下,更不允许用有刃的家当直指他人。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耕作者,要经得起许多磨练,要让它们熟悉你的体温和气息,你要有接近和使用它们的足够本领。一次,我合刃具时,没有多少经验,加上用力过猛,刃具的偏锋划在手掌上,没有声响,没有疼痛,只见鲜血直流,因此而耽误了几天的劳作。

    假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连一把用以收割的刃具,也会有假货,即便是真货,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奥妙只有经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知道。我曾经跟着年长者去商店购买刃具,他拿过一沓,蹲在地上,抬起胳膊,逐一将手中的刃具摔到地面上去,将那种发出清脆声响的收到一边.,而后,又在这些刃具中用手指试着刃口。这些,是生活累积的经验,口传无效。假货材质不好,那只能算是一片硬铁,没有可用的刃口,就连裁纸可能都有些费力,更别说用来收割作物。年长者对这样的东西当然不会鉴别不出来,并且十分不屑。他们认为,那不过是一片“死铁”罢了。由此,我认定一张好的刃具,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灵性的。

    除了厨具和农具,几乎每个人都使用过有刃口的其他工具。小时,我用过的就有削铅笔的小刀,村小学门口不远处就是代销点,包容了许多日常所需的商品。我和许多同学一样,不是用现钱去购买的,是拿了可以当作钱花的鸡蛋,换一把铅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现在回想起来,剔除物质上的匮乏,竟然觉得有些古风的味道。(有删改)

9.3x2﹣2x﹣5的一次项系数是(   )

3.多选题(共1题)

10.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实际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当小车质量变化时,需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应该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远大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C.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该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是小桶内不能装沙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应当连接,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要受阻力

4.实验题(共1题)

1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在电压为6 V的交流电源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
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该步骤应排在实验步骤______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应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图像.______
a(m·s2)
2.04
2.66
3.23
3.98
1/M(kg1)
0.50
0.67
0.80
1.0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