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A、T1T2/(T2-T1)
B、nT1T2/(T2-T1)
C、n(T2-T1)
D、T1T2/2(T2-T1)

A.重力、弹力、向心力 |
B.重力、弹力 |
C.重力 |
D.重力、向心力 |

A.以路径a做功多; |
B.以路径c做功最多; |
C.以a、b、c三条路径做功不等; |
D.以a、b、c三条路径做功相等 |
A.0.25m,16m/s | B.0.625m,0.25m/s |
C.1m,4m/s | D.0.8m,3.2m/s |
2.选择题- (共12题)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科举制创立以来,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由此,宋代从太学入手进行改革。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法规,重点是建立一套全面而严格的太学考试制度——“三舍法”(外舍生、内设生、上舍生)。《太学令》规定:“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次舍试,补上舍生。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升上舍。皆参考所书行艺乃升”。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崇宁元年(1102年)地方官学也实行“三舍法”。崇宁三年宋朝廷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完全由太学和各地方官学按“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1121年)罢天下“三舍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却仅限于以它考试升选生员,到贡举之年,选送一部分合格生员参加礼部省试。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 )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含的体现。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反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zhāo示。
3.填空题- (共4题)



4.解答题- (共4题)
长/mm×宽/mm×高/mm | 4871×1835×14640 |
净重/kg | 1500 |
传动系统 | 前轮驱动与档变速 |
发动机型式 | 直列4缸 |
发动机排量/L | 2.2 |
最高时速/m·s-1 | 30 |
0~100km/h的加速时间/s | 9.9 |
最大功率/kw | 150 |
(2)假设轿车行驶中受到的阻力恒定,该车以最大功率由静止开始行驶5分钟开出的路程(认为车子已达到最大速度)?
(3)轿车以最大功率行驶,求轿车速度为20m/s时的加速度?

(1)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为多少?
(2)小球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5.作图题- (共2题)
6.实验题- (共1题)

(1)实验时,摆锤从A点释放,把D点作为零势点,光电门应分别放在 点,以便分别测出小球经过这些点的速度。
(2)实验中光电门在某点测到的速度用v表示,与零势能点的高度用H表示,在误差范围内各点均能满足 关系式,则可以说明摆锤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3)(多选)实验测得D点的速度偏小,造成这个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摆锤释放的位置高于A 点
B、摆锤释放的位置在AB之间
C、摆锤在A点没有静止释放
D、光电门没有放在D点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4道)
作图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