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A、B两球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x-t)图像,图中a、b分别为A、B两球碰撞前的图线,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图线.若A球的质量
,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m/s
B. 碰撞过程A对B的冲量为-4 N·s
C.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4kg·m/s
D. 碰撞过程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0 J


A. A、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m/s
B. 碰撞过程A对B的冲量为-4 N·s
C.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4kg·m/s
D. 碰撞过程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0 J
2.
如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两端分别系一个质量为m1,m2的物块,m1放在地面上,m2离水平地面有一定高度,当m1的质量发生改变时,绳子拉力T的大小也随之改变,下列四个图象中最能正确反映T与m1之间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3.
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其中物块A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以初速度v0向着物块A运动,当物块B与物块A上的弹簧发生相互作用时,两物块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物块B和物块A的v-t图象,则两物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正确的v-t图象是图中的


A.![]() | B.![]() |
C.![]() | D.![]() |
4.
火箭发射回收是航天技术的一大进步。如图所示,火箭在返回地面前的某段运动,可看成先匀速后减速的直线运动,最后撞落在地面上。不计火箭质量的变化,则


A.火箭在匀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B.火箭在减速下降过程中携带的检测仪器处于失重状态 |
C.火箭在减速下降过程中合力做功,等于火箭机械能的变化 |
D.火箭着地时,火箭对地的作用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
5.
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减小到最小为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及静电力常量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甲在B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μmg/q |
B.O、B间的距离大于![]() |
C.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 |
D.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点的电势小于B点的电势 |
6.
两列平面简谐横波在空中叠加,其中简谐横波a(图中虚线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图中实线所示)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20 m/s. t=0时,这两列波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位于x=45 m处的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分别是


A.1.50 s,0.25 s |
B.0.25 s,0.75 s |
C.0.50 s,0.75 s |
D.0.50 s,0.25 s |
2.选择题- (共2题)
7.口算.
①32+24={#blank#}1{#/blank#} | ②4×6={#blank#}2{#/blank#} | ③56-30={#blank#}3{#/blank#} | ④1×3+10={#blank#}4{#/blank#} |
⑤7+73={#blank#}5{#/blank#} | ⑥72-9={#blank#}6{#/blank#} | ⑦12+6={#blank#}7{#/blank#} | ⑧2×5-3={#blank#}8{#/blank#} |
8.口算.
①32+24={#blank#}1{#/blank#} | ②4×6={#blank#}2{#/blank#} | ③56-30={#blank#}3{#/blank#} | ④1×3+10={#blank#}4{#/blank#} |
⑤7+73={#blank#}5{#/blank#} | ⑥72-9={#blank#}6{#/blank#} | ⑦12+6={#blank#}7{#/blank#} | ⑧2×5-3={#blank#}8{#/blank#} |
3.多选题- (共2题)
9.
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则
A.X星球的质量为![]() |
B.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C.登陆舱在r1与r2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D.登陆舱在半径为r2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10.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
,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物体与水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则()






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
B.撤去F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C.弹簧被压缩了![]() ![]() |
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
4.解答题- (共2题)
11.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的平板小车,若平板小车质量M=3kg,长L=4.8m。滑块在平板小车上滑移1.5s后相对小车静止。求:

(1)滑块与平板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
(2)若要滑块不滑离小车,滑块的初速度不能超过多少。(g取10m/s2)

(1)滑块与平板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
(2)若要滑块不滑离小车,滑块的初速度不能超过多少。(g取10m/s2)
12.
如图所示,装置的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 M=2kg的小物块A。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台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传送带始终以v="2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装置的右边是一光滑的曲面,质量m=1kg的小物块B从其上距水平台面h=1.0m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B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μ=0.2,l=1.0m。设物块A、B中间发生的是对心弹性碰撞,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静止且处于平衡状态。取g=10m/s2。

(1)求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前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后能否运动到右边曲面上?
(3)如果物块A、B每次碰撞后,物块A再回到平衡位置时都会立即被锁定,而当他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试求出物块B第n次碰撞后的运动速度大小。

(1)求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前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后能否运动到右边曲面上?
(3)如果物块A、B每次碰撞后,物块A再回到平衡位置时都会立即被锁定,而当他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试求出物块B第n次碰撞后的运动速度大小。
5.实验题- (共2题)
13.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发现实验数据误差很大,怀疑电源的频率不是50Hz,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电源的频率.已知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为m=0.1kg,小车的质量为M=0.4kg,不计摩擦阻力,g取10m/s2.图乙为某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三个点未画出.

(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
(2)根据纸带上所给出的数据,可求出电源的频率为_____Hz;
(3)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
(2)根据纸带上所给出的数据,可求出电源的频率为_____Hz;
(3)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14.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结合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的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和mB;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使斜槽的末端所在的平面保持水平;
③先不在斜槽的末端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A离开斜槽后,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小球A的两位置(如图乙所示);
④将小球B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小球A仍从位置P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它们碰撞,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下两个小球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⑤测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请回答:
(1)实验①中A、B的两球质量应满足______
(2)在步骤⑤中,需要在照片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请选填“x0、y0、xA、yA、xB、yB”)
(3)两球在碰撞过程中若动量守恒,满足的方程是:______.

①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和mB;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使斜槽的末端所在的平面保持水平;
③先不在斜槽的末端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A离开斜槽后,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小球A的两位置(如图乙所示);
④将小球B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小球A仍从位置P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它们碰撞,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下两个小球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⑤测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请回答:
(1)实验①中A、B的两球质量应满足______
(2)在步骤⑤中,需要在照片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请选填“x0、y0、xA、yA、xB、yB”)
(3)两球在碰撞过程中若动量守恒,满足的方程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