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3.
2018年4月3日,“天宫一号”回归地球,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天宫一号”返回过程中,由高轨道向低轨道变轨。关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变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动能变大, 机械能变小 | B.“天宫一号”动能变大,机械能不变 |
C.“天宫一号” 动能变小, 机械能变小 | D.“天宫一号” 动能变小, 机械能不变 |
4.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上升最大高度是1m.如果空气阻力恒定且大小为0.5N,则从抛出到落回出发点的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0J | B.-0.5J | C.-20J | D.-1J |
5.
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大 |
B.物体做功越多,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
C.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没有能量 |
D.物体发生了位移,不一定有力对它做功 |
6.
下列几种情况,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是( )


A.图(a)中一颗弹丸在光滑的碗内做复杂的曲线运动 |
B.图(b)中运动员在蹦床上越跳越高 |
C.图(c)中小车上放一木块,小车的左侧有弹簧与墙壁相连.小车在左右运动时,木块相对于小车滑动(车轮与地面摩擦不计) |
D.图(d)中小孩匀速下滑 |
7.
一个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一个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则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及球的重力势能的变化是(g取10 m/s2)( )
A.重力做功为1.8 J |
B.重力做了0.55 J的负功 |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0.55 J |
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1.25 J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9.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2m/s顺时针运行,质量m =" 2.0" kg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以初速度v2 =4m/s向左滑上传送带。若传送带足够长,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摩擦因数为0.4。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开传送带速度大小为2m/s |
B.物体离开传送带速度大小为4m/s |
C.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4J |
D.系统共增加了36J的内能 |
10.
如图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若启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定,由图象可知( )


A.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 |
B.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 |
C.t1-t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功率不变 |
D.t1-t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 |
4.解答题- (共4题)
14.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1m,可绕
轴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的细杆AB,已知OA=0.6m,OB=0.4m,质量相等的两个球分别固定在杆的A、B端,由水平位置自由释放,求轻杆转到竖直位置时两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g=10m/s2)


15.
如图所示,轨道ABC的AB段是半径R=0.8m的光滑的
圆弧形轨道,BC段为粗糙水平面,物体从A静止开始下滑,在平面上运动了1.6m后停下,求:
(1)物体通过B点时的速率为多大?
(2)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g取10 m/s2).

(1)物体通过B点时的速率为多大?
(2)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g取10 m/s2).

5.实验题- (共2题)
16.
某同学用重锺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让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⑴下面是本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文字。
A.右图中图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所示安装方案更好一些,按此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___________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m=1.00kg;
D.释放纸带,然后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重复步骤D多次,得到多条纸带。
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操作不当的是___________(选填步骤前的字母)。
F.从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丙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0,在便于测量的地方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测量出A、B、C、D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 cm、77.76 cm、85.73 cm。
G.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0m/s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从打O点到打C点的过程中,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 J,增加的动能=___________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H.本次实验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___________ 。
I.该同学重复分析多条纸带,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比它增加的动能略大一些,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⑴下面是本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文字。

A.右图中图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所示安装方案更好一些,按此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___________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m=1.00kg;
D.释放纸带,然后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重复步骤D多次,得到多条纸带。
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操作不当的是___________(选填步骤前的字母)。
F.从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丙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0,在便于测量的地方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测量出A、B、C、D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 cm、77.76 cm、85.73 cm。
G.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0m/s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从打O点到打C点的过程中,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 J,增加的动能=___________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H.本次实验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___________ 。
I.该同学重复分析多条纸带,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比它增加的动能略大一些,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17.
某学习小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完全相同。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求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C.防止纸带上点迹不清晰
D.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②关于橡皮筋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橡皮筋做功的具体值可以直接测量
B.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C.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D.若橡皮筋伸长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2倍
③如图是某同学在正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纸带,O、A、B、C、D、E、F为选取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87cm、4.79cm、8.89cm、16.91cm、25.83cm、34.75cm,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则由该纸带可知本次实验中橡皮筋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①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C.防止纸带上点迹不清晰
D.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②关于橡皮筋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橡皮筋做功的具体值可以直接测量
B.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C.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D.若橡皮筋伸长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2倍
③如图是某同学在正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纸带,O、A、B、C、D、E、F为选取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87cm、4.79cm、8.89cm、16.91cm、25.83cm、34.75cm,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则由该纸带可知本次实验中橡皮筋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