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有一辆卡车在一个沙尘暴天气中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有一个小孩跌倒在地,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小孩前1.5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则

A.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小孩的距离为31.5m |
B.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s停下 |
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为11m/s |
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20m/s,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小孩 |
2.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2 s与5 s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 4∶5 C. 3∶4 D. 4∶3
A. 5∶4 B. 4∶5 C. 3∶4 D. 4∶3
3.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物体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物体B受到斜面体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斜面体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 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 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A. 物体B受到斜面体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斜面体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 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 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4.
图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一时间图线。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人的重力为1500 N | B.c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 |
C.e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 | D.d点的加速度小于f点的加速度 |
5.
带式传送机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如图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上,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C.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D.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6.
如图所示,在链球运动中,运动员使链球高速旋转,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然后突然松手,由于惯性,链球向远处飞去。链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链球做圆周运动时离地高度为h。设圆心在地面的投影点为O,链球的落地点为P,OP两点的距离即为运动员的成绩。若运动员某次掷链球的成绩为L,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链球从运动员手中脱开时的速度v为
A.![]() | B.![]() |
C.![]() | D.![]() |
7.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面上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转过了90°角).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 |
B.重物M做变速直线运动 |
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2ωL |
D.重物M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8.
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9.
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为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
B.
C.
D.



A.

B.

C.

D.

10.
(题文)如图所示是某课外研究小组设计的可以用来测量转盘转速的装置。该装置上方是一与转盘固定在一起有横向均匀刻度的标尺,带孔的小球穿在光滑细杆上与一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动轴上,小球可沿杆自由滑动并随转盘在水平面内转动。当转盘不转动时,指针指在O处,当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1时,指针指在A处,当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2时,指针指在B处,设弹簧均没有超过弹性限度。则ω1与ω2的比值为( )


A.![]() | B.![]() | C.![]() | D.![]() |
11.
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

A. 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 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 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 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A. 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 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 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 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12.
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A. 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选择题- (共6题)
13.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②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③我国已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3.多选题- (共4题)
19.
如图,s-t图象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行驶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s时两车速度相等 |
B.甲车的速度为4 m/s |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
D.乙车的初位置在s0=80 m处 |
20.
(多选)小芳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梯运行经过5楼时体重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 )


A.电梯可能在向上运动 | B.电梯一定在向下运动 |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 | 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 |
21.
如图,在某次自由式滑雪比赛中,一运动员从弧形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飞出后,又落回到斜面雪坡上,若斜面雪坡的倾角为θ,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不论v0多大,该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都是相同的 |
B.如果v0不同,则该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方向也就不同 |
C.运动员在空中经历的时间![]() |
D.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大小是![]() |
22.
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球的速度v等于L![]() |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 |
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 |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 |
4.解答题- (共1题)
23.
轻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无盖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绳长L=60cm,求:
(1)桶到最高点时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桶在最高点的速率v=3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1)桶到最高点时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2)水桶在最高点的速率v=3m/s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5.实验题- (共2题)
24.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L0,在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弹簧的弹力始终在弹性限度以内).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系图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________.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系图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________.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