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7253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

1.单选题(共11题)

1.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在距温州市约356 km、距福州市约385 km、距基隆市约190 km的位置.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钓鱼岛的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经8小时到达钓鱼岛,共航行了480 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海监船的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
B.途中船员亲身体会到了“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情景,此时他选择的参考系是山
C.确定该海监船在海上的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
D.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是60 km/h
2.
金丽温高铁开通后,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G7330次列车缙云西到杭州东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缙云西站到杭州东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79.8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动车过一桥梁所花的时间与动车从缙云西站到杭州东部所花的时间时,动车均可看成质点
B.图甲中07∶31表示一段时间
C.动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5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做这5 m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
D.结合甲、乙,可知G7330列车行驶的最高速度约为128 km/h
3.
某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该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s)
第一次
I
0.23044
0.347
第二次

0.17464
0.344
第三次

0.11662
0.343
第四次

0.05850
0.342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B.四次实验中第二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C.四次实验中第三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D.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4.
如图所示,将小球甲、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两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是从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另一端D.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同时到达D点
B. 甲球最先到达D点
C. 乙球最先到达D点
D. 无法判断哪个球先到达D点
5.
一质量为m的铁球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铁球与斜面的接触点为A,推力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O,如图所示,假设斜面、墙壁均光滑.若水平推力缓慢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
A.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缓慢增大B.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不变
C.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等于推力FD.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大于推力F
6.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与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恒定拉力F沿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在光滑斜面上匀速上滑,斜面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伸长量为mgsinα/k
B.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斜面体和物体A的重力之和
C.物体A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
D.斜面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cosα
7.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会上机器人的展示精彩纷呈.如图所示,当爬壁机器人沿竖直墙壁缓慢攀爬时,其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重力
B.等于重力
C.小于重力
D.与其跟墙壁间的压力成正比
8.
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  
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
C.F1减小,F2减小D.F1增大,F2增大
9.
质量为1 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小2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A. 50 m B. 42 m C. 25 m D. 24 m
10.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
A.a1=a2=0;B.a1≠a2,a2=0;
C.a1=,a2=D.a1=a,a2=-
11.
静止的氡核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α粒子动能为E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
A.B.0C.D.

2.选择题(共1题)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解答题(共3题)

13.
图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相距3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 37°,"CD两端相距4.45m ,B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以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 kg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试求:

【小题1】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小题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端,求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端到D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
14.
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圆环瓷片最高能从h=0.18m高处静止释放后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现让该小圆环瓷片恰好套在一圆柱体上端且可沿圆柱体下滑,瓷片与圆柱体之间的摩擦力f=4.5mg.如图所示,若将该装置从距地面H=4.5m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瓷片落地恰好没摔坏.已知圆柱体与瓷片所受的空气阻力都为自身重力的k=0.1倍,圆柱体碰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且保持竖直方向.g=10m/s2.求:

(1)瓷片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时的最大着地速度v0
(2)瓷片随圆柱体从静止到落地的时间t和圆柱体长度L.
15.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条金属导轨MNPQ,导轨间距为d,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两根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杆1、2间隔一定的距离摆开放在导轨上,且与导轨垂直.它们的电阻均为R,两杆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杆的摩擦不计.杆1以初速度v0滑向杆2,为使两杆不相碰。求

(1)若杆2固定,最初摆放两杆时的最小距离S1为多少?
(2)若杆2不固定,杆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为多少?最初摆放两杆时的最小距离S2为多少?

4.实验题(共3题)

16.
(1)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原理是等效性原理,其等效性是指(_______)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C.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2)如图所示,弹簧称的示数为___________ N
17.
某研究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

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装置中的铝箱下端连接纸带,砂桶中可放置砂子以改变铝箱所受的外力大小,铝箱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铝箱总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力传感器的示数,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滑轮的重力.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O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铝箱的加速度大小,横轴应为    (用所给字母表示);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a较大时,图线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偏向纵轴
B.偏向横轴
C.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D.斜率逐渐减小
 
18.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的一端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