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精练:4.2 直线、射线、线段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7242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3

1.单选题(共10题)

1.
如图所示,云泰酒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金斗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这个路段上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B.点BC.AB之间D.BC之间
2.
(2016·黑龙江尚志市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延长射线OA
B.延长直线ABCB
C.延长线段AB
D.作直线AB=CD
3.
下列图形中的线段和射线能够相交的是(  )
A.B.C.D.
4.
(2016·内蒙古宁城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B.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C.延长线段AB到点C使AC=BC
D.画直线AB=5 cm
5.
(2016·山东荣成市期中)如图,点A、点B、点C在直线l上,则直线、线段、射线的条数分别为(  )
A.3,3,3B.1,2,3
C.1,3,6D.3,2,6
6.
下列各组图中的直线、射线或线段能相交的是(  )
A.
B.
C.
D.
7.
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如图为工作人员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摆放整齐的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8.
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绳子中挑出较长的一条用于比赛,选择的方法是(  )
A.把两条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9.
平面上A,B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
A.直线ABB.射线AB
C.线段ABD.线段AB的长度
10.
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
A.直线B.射线C.线段D.折线

2.填空题(共4题)

11.
(2016·北京昌平区期末)小莉在办黑板报时,需要画一条直的隔线,由于尺子不够长,于是她和一名同学找来一根线绳,给线绳涂上彩色粉笔末,两人拉紧线绳各按住一头,把绳子从中间拉起再松手便完成了,请写出他们这样做根据的数学事实为______________.
12.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两旁种树时,先定下两棵树的位置,然后其他树的位置就确定下来,这说明了_______.
13.
如图,若CB=4 cm,DB=7 cm,且DAC的中点,则AC=     

知识点五:线段的性质
14.
如图,已知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若DA=6,DB=4,则CD=_____.

3.解答题(共6题)

15.
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厘米,BC=4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度;
(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
16.
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到点C,使,且BCAB大1,D是线段AB的中点,如图所示.

(1)求线段CD的长
(2)线段AC的长是线段DB的几倍?
(3)线段AD的长是线段BC的几分之几?
17.
(1)如图1所示,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2)如图2,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上述问题中的道理.
18.
如图,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DAC的中点,DC=2,求AB的长.
19.
为了探究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
(1)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
(2)两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4部分;
(3)三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7部分…
把上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列表如下:

(1)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部分,写成和的形式为  
(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部分; 
(3)当直线条数为n时,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
20.
(2016·河北模拟)3个篮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总的比赛场次是多少?4个球队呢?5个球队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