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 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 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 压缩气体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A.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 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 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 压缩气体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3.
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在加压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包装袋内氮气的压强增大 | B.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不变 |
C.包装袋内氮气对外做功 | D.包装袋内氮气放出热量 |
4.
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 |
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 |
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 |
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 |
5.
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
6.
某驾驶员发现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且车胎体积增大.若这段时间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 )
A.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 B.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
C.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 D.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大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5题)
9.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气体的压强增大,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
A.气体分子的总数增加 |
B.气体分子每次碰撞器壁的平均冲力增大 |
C.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气体分子碰撞的次数增多 |
D.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大 |
10.
关于晶体、液晶和饱和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B.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C.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越接近饱和 |
D.饱和汽压与温度和体积都有关 |
11.
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p-V坐标图中曲线所示的方向发生变化,其中曲线BDA是以p轴、V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


A.气体沿曲线ACB由A变到B温度一直增大的 |
B.气体沿曲线BDA由B变为A一定是放热的 |
C.气体由A变到B再变到A,吸热多于放热 |
D.气体由A变到B再变到A,放热多于吸热 |
12.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 |
C.盛有理想气体的容器作加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的内能随之增大 |
D.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
13.
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
4.填空题- (共2题)
14.
一种海浪发电机的气室如右上图所示,工作时,活塞随海浪上升或下降,改变气室中空气的压强,从而驱动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打开或关闭,气室先后经历吸入、压缩和排出空气的过程,推动出气口处的装置发电,气室中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压缩过程中,两个阀门均关闭,若此过程中,气室中的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了 3.4 x104J,则该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活塞对该气体所做的功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x 104J。


15.
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按图所示的三种不同过程变化,其中表示等压变化的是________(填“A”、“B”或“C”),该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气体吸放热情况为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无吸放热”). 

5.解答题- (共2题)
17.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知1 g石墨烯展开后面积可以达到2 600 m2,试计算每1 m2的石墨烯所含碳原子的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碳的摩尔质量M=12 g/mo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实验题- (共2题)
18.
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半径分别是ra、rb,图中P点为单独释放a球的平均落点,M、N是a、b小球碰撞后落点的平均位置.
(1) 实验中a、b小球的质量及半径必须满足_____
A.ma>mb, ra>rb
B.ma<mb,ra=rb
C.ma>mb,ra=rb
(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刻度尺 B.秒表 C.天平
(3)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OP间的距离x1,OM的距离x2,ON的距离x3.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 实验中a、b小球的质量及半径必须满足_____
A.ma>mb, ra>rb
B.ma<mb,ra=rb
C.ma>mb,ra=rb
A.ma<mb, ra<rb |
A.刻度尺 B.秒表 C.天平
(3)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OP间的距离x1,OM的距离x2,ON的距离x3.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9.
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如油膜法、显微法.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 mL油酸,倒入标注250 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 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 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甲所示.坐标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大小为2 cm×2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 c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如图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3×10-8 m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 mL油酸,倒入标注250 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 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 mL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甲所示.坐标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大小为2 cm×2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 c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如图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3×10-8 m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