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 |
B.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声波的干涉 |
C.声呐的工作原理是超声波的反射 |
D.“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
2.
一个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所示,以某一时刻t=0为计时起点,经
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最大的加速度,那么选项所示的振动图线中,能正确反应振子的振动情况是(以向右为正方向)( )

A.
B.
C.
D. 


A.




2.选择题- (共2题)
3.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②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③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④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②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③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④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4.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②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③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④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②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③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④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多选题- (共1题)
5.
下列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 |
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
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
D.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长 |
4.填空题- (共3题)
6.
关键环节考查题组: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判断
(1)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如图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这时位于平衡位置的质点A正向﹣y方向运动,且经0.2秒质点A再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并向+y方向运动,则这列横波(_______)

A.向左传播 B.波长为12米
C.周期0.4秒 D.波速为20米/秒
(2)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如图(a) 所示,用手拿着绳子的一端上下摆动,保持摆动幅度相等,就会看到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去.设在t时刻波传到P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

A.手最初摆动的方向向上
B.在此时刻质点B速度向下
C.再过
时间,绳上波形如图(b)所示
D.再过
时间,质点A向右移过
的距离
(3)根据以上的回答总结关键环节: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判断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方法)
(4)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8m。在t0=0时刻,A、B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A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右传播,B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左传播,波速均为10m/s,则(____)

A.t1="0.2" s时刻,两列波相遇
B.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
D.t2="0.8"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1)已知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如图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这时位于平衡位置的质点A正向﹣y方向运动,且经0.2秒质点A再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并向+y方向运动,则这列横波(_______)

A.向左传播 B.波长为12米
C.周期0.4秒 D.波速为20米/秒
(2)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如图(a) 所示,用手拿着绳子的一端上下摆动,保持摆动幅度相等,就会看到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去.设在t时刻波传到P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

A.手最初摆动的方向向上
B.在此时刻质点B速度向下
C.再过

D.再过


(3)根据以上的回答总结关键环节: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判断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方法)
(4)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8m。在t0=0时刻,A、B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A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右传播,B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左传播,波速均为10m/s,则(____)

A.t1="0.2" s时刻,两列波相遇
B.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
D.t2="0.8"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7.
(1)如图所示,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为在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没有振动。为使A处水也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根据以上的回答总结关键环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当波的波长一定时,障碍物(或缝、孔)的尺寸越______(填大或小)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当障碍物(或缝、孔)的尺寸一定时,波的波长越______(填长或短)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
C.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 | D.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增大 |
8.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将物块1与2连接,物块1、2的质量分别为m和M.令物块1上下作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物块2对桌面的最小压力为零,那么物块1的最大加速度为_____,物块2对桌面的最大压力为_____。

5.解答题- (共4题)
9.
如图所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向里.磁感强度B沿y方向没有变化,沿x方向均匀增加,每经过1cm增加量为1.0×10﹣4T,即
=1.0×10﹣4T/cm.有一个长L=20cm,宽h=10cm的不变形的矩形金属线圈,以v=20cm/s的速度沿x方向运动.问: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是多少?
(2)如果线圈电阻R=0.02Ω,线圈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为保持线圈的匀速运动,需要多大外力?机械功率是多少?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是多少?
(2)如果线圈电阻R=0.02Ω,线圈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为保持线圈的匀速运动,需要多大外力?机械功率是多少?
10.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25s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求:
(1)若波向左传,且T<0.25s<2T,波的周期T;
(2)若波向右传,波速v的可能值.
(1)若波向左传,且T<0.25s<2T,波的周期T;
(2)若波向右传,波速v的可能值.

11.
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1)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起振.求:该列波的周期T;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谷的过程中,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2)若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m/s,且波形由实线变为虚线需要经历0.575s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1)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起振.求:该列波的周期T;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谷的过程中,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2)若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m/s,且波形由实线变为虚线需要经历0.575s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12.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016kg、长L=0.5m、宽d=0.1m、电阻R=0.1Ω的矩形线圈,从h1=5m的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进入匀强磁场,当下边进入磁场时,由于磁场力的作用,线圈正好作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如果线圈的下边通过磁场所经历的时间t=0.15s,求磁场区域的高度h2.
(3)求线圈的下边刚离开磁场的瞬间,线圈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从线圈的下边进入磁场开始到线圈下边离开磁场的时间内,在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如果线圈的下边通过磁场所经历的时间t=0.15s,求磁场区域的高度h2.
(3)求线圈的下边刚离开磁场的瞬间,线圈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从线圈的下边进入磁场开始到线圈下边离开磁场的时间内,在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6.实验题- (共1题)
13.
(课本实验考察)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丙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用LA、LB、TA和TB表示)。
(3)本实验有几个关键的实验环节,对这些环节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摆球运动的环节中,保证悬点固定且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B.测量摆球的直径环节时,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更好些
C.测量摆长的环节时,应该使细线在小球悬挂状态下进行测量
D.测量周期的环节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出现异常情况是:所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偏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摆线出现松动,比开始时的长度长些
B.计时结束时,提前停止计时
C.测量摆球的直径后直接代入数据处理,忘记了将直径转换为半径
D.计时开始时,就开始数“1次”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丙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用LA、LB、TA和TB表示)。
(3)本实验有几个关键的实验环节,对这些环节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摆球运动的环节中,保证悬点固定且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B.测量摆球的直径环节时,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更好些
C.测量摆长的环节时,应该使细线在小球悬挂状态下进行测量
D.测量周期的环节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出现异常情况是:所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偏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摆线出现松动,比开始时的长度长些
B.计时结束时,提前停止计时
C.测量摆球的直径后直接代入数据处理,忘记了将直径转换为半径
D.计时开始时,就开始数“1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