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B.t = 4 s时,A、C两物体相遇 |
C.t = 4 s时,A、B两物体相遇 |
D.t = 2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小球P,用两根轻绳OP和O′P在P点拴结实后再分别系于竖直墙上且相距0.4 m的O、O′两点上,绳OP长0.5 m,绳O′P刚拉直时,OP绳拉力为T1,绳OP刚松弛时,O′P绳拉力为T2,θ=37°,则
为(sin37°=0.6,cos37°=0.8)( )



A.3∶4 | B.4∶3 | C.3∶5 | D.4∶5 |
3.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6.
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施水平力F拉B,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
拉A,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
不得超过( )

A. 2F B.
C. 3F D. 



A. 2F B.


2.选择题- (共2题)
7.观察下列图形,它是把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4个小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如图1);对剩下的三个小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继续下去(如图2,图3…),则图6中挖去三角形的个数为(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仪式、结婚庆典、校庆典礼等。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3.多选题- (共4题)
9.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
B.汽车在50 s末的速度为零 |
C.在0~50 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850 m |
D.汽车在40~50 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
10.
如图所示,在夜光风筝比赛现场,某段时间内某小赛手和风筝均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风筝的质量为m=1 kg,轻质细线中的张力为FT=10 N,该同学的质量为M=29 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风对风筝的作用力认为与风筝垂直,g取10 m/s2)( )


A.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为![]() |
B.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C.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
D.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人和风筝整体的重力,即300 N |
11.
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
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
C.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 |
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 |
12.
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且足够长的长木板,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N)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t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小物块运动的a-t图像 |
B.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
C.长木板的质量M = 2 kg |
D.小物块的质量m = 1 kg |
4.解答题- (共4题)
13.
如图所示,在游乐场的滑冰道上有甲、乙两位同学坐在冰车上进行游戏。当甲同学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冰道顶端A点自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与此同时在斜面底部B点的乙同学通过冰钎作用于冰面,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水平冰道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斜面冰道AB的高度h=5 m,重力加速度g=10 m/s2。设甲同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无机械能变化,两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问:为避免两人发生碰撞,乙同学运动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14.
榨油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较早时期使用的是直接加压式榨油方法.而现在已有较先进的榨油方法,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固定铰链,若在A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力F,则由于力F的作用,使滑块C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不计.压榨机的尺寸如图所示,l=0.5 m,b=0.05 m.求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是F的多少倍?

15.
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 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 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16.
某同学近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小铁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可在0—90°之间任意调整的木板向上滑动,设它沿木板向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x, 若木板倾角不同时对应的最大位移x与木板倾角α的关系如图所示。g取10m/s2。求:


(1)小铁块初速度的大小v0以及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2)当α= 53°时,小铁块达到最高点后,又回到出发点,物体的速度将变为多大?(结果可以带根号)


(1)小铁块初速度的大小v0以及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2)当α= 53°时,小铁块达到最高点后,又回到出发点,物体的速度将变为多大?(结果可以带根号)
5.实验题- (共2题)
17.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