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中∠B=30°,点电荷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QB,测得在C处的某正点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平行于AB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QA∶QB=1∶8 |
B.A带负电,QA∶QB=1∶8 |
C.A带正电,QA∶QB=1∶4 |
D.A带负电,QA∶QB=1∶4 |
2.
地面附近处的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其中一条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线上有a、b两点,高度差为h。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检验电荷,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检验电荷,从a点由静止起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 |
B.质量为m、电荷量为+2q的检验电荷,从a点由静止起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 |
C.质量为m、电荷量为-2q的检验电荷,从a点由静止起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时速度仍为![]() |
D.质量为m、电荷量为-2q的检验电荷,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点电荷将沿电场线在a、b两点间来回运动 |
3.
如图所示,六面体真空盒置于水平面上,它的ABCD面与EFGH面为金属板,其他面为绝缘材料。ABCD面带正电,EFGH面带负电。从小孔P沿水平方向以相同速度射入三个质量相同的带正电液滴A、B、C,最后分别落在1、2、3三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液滴在真空盒中都做平抛运动 |
B.三个液滴的运动时间不一定相同 |
C.三个液滴落到底板时的速率相同 |
D.液滴C所带电荷量最多 |
4.
将两金属球P、Q固定,让球P带上正电后,形成的稳定电场如图所示,已知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其中A、B、C、D为静电场中的四点,则()

A. C、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
B. A、B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不同
C. 将电子从A点移至B点,电场力做负功
D. 将电子从A点移至D点,电势能增大

A. C、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
B. A、B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不同
C. 将电子从A点移至B点,电场力做负功
D. 将电子从A点移至D点,电势能增大
5.
法拉第是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在电磁学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如同伽利略、牛顿在力学方面的贡献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他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关于静电场场强的概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由E=F/q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 |
B.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检验电荷的正负有关 |
C.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 |
D.电场中某点不放检验电荷时,该点场强等于零 |
6.
将一正电荷从无限远移入电场中M点,静电力做功W1=6×10﹣9J,若将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电场中N点移向无限远处,静电力做功W2=7×10﹣9J,则M、N两点的电势φM、φN,有如下关系()
A.φM<φN<0 | B.φN>φM>0 | C.φN<φM<0 | D.φM>φN>0 |
2.选择题- (共1题)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 |
B | 区分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 | 观察颜色 |
C |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 点燃,闻气味 |
D |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 加入足量锌粒,过滤 |
3.多选题- (共1题)
8.
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不同电场中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且沿直线运动,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中甲、乙所示,则下列关于试探电荷所处的电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能是在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v-t运动图象 |
B.甲图可能是在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v-t运动图象 |
C.乙图可能是在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v-t运动图象 |
D.乙图可能是在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v-t运动图象 |
4.填空题- (共3题)
9.
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 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一质量为1.00×10-4 kg、带电荷量为-1.00×10-7 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 m。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改变量为______,动能的改变量为__________。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忽略空气阻力)
11.
如图所示为一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将一个带负电的小金属球A放入腔中,当静电平衡时,图中a、b、c三点的场强E和电势φ的大小关系分别是:________ 、 _________

5.解答题- (共3题)
12.
如图所示,CD左侧存在场强大小
,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
的光滑绝缘小球,从底边BC长为L、倾角
的光滑直角三角形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到斜面底端C点后进入一光滑竖直半圆形细圆管内
处为一小段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半圆直径CD在竖直线上
,恰能到达细圆管最高点D点,随后从D点离开后落回斜面上某点
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
小球从D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t.











13.
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圆弧面与车C 的上表面平滑相接,在圆弧面上有一个滑块A,其质量为mA=2kg,在距车的水平面高h=1.25 m 处由静止下滑,车C的质量为mC=6kg,在车C的左端有一个质量mB=2kg的滑块B,滑块A与B均可看做质点,滑块A与B碰撞后黏合在一起共同运动,最终没有从车C上滑出,已知滑块A、B 与车C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车C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

(1)滑块A与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车C的最短长度.

(1)滑块A与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车C的最短长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